第二十七章 尉缭(1/2)
老黄和胖子走了,他们在安国巷的宅子很快就被买家入住,新树换旧树,新人替旧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这一年,为后世所称道的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用最小的牺牲换取了最大的战果。然而自古将军平天下,不使将军见太平,功高盖主,昏君当道,加之小人谗言,堂堂魏国大将却在不久后落得远走赵国,其后十年间居赵不归的下场,天下人唏嘘不已。
公元前两百四十七年,秦军来犯魏国,魏国节节败退,这时候的魏国上上下下终于再次想起了这个被王公贵族刻意遗忘的魏无忌。魏无忌回国,担任魏国上将军,十年不见硝烟十年不闻战鼓的昔日大将再次身披金甲执掌兵符。
将军既归,士卒便勇。几个月以内魏军势如破竹,秦军则从如入无人之境变为了节节败退。加之各国见信陵君亲自挂帅,纷纷出兵相助,秦军更是孤掌难鸣。
秦国,函谷关。
“我乃魏国魏无忌上将军账下魏琪,秦军可敢来战?”
七日以来仅仅是我叫阵便不下十次,秦国上下将士数十万,难道竟没有一个人敢应战吗,莫非当年强势无匹的秦军其实是一群懦夫不成?
魏琪连喊数次,函谷关内无人应答。
“当当当……”
“上将军有令,鸣金收兵。!”
魏琪心有不干却又面带得意之色,调转马头驰骋回营。
不久,各国跟随魏国撤军。
这是信陵君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事,将天下难觅敌手的秦军死死压制在了函谷关不敢迎战。
回国后,功居志伟的信陵君再一次在君王猜疑和小人挑拨中郁郁不得欢。
第二年,大梁城四处传起了“大魏兴,无忌王”的流言,朝廷还接到许许多多告密,查封了几家秘密织造王室用品和禁军器械的店铺,斩首示众数十人。
秦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离间信陵君和安釐王,信陵君处境愈发艰难。
这一年,二十一岁的魏缭进宫见安釐王,颇受魏王赏识,却因为信陵君辩解遭驱逐。
公元前两百四十三年,安釐王、信陵君前后魂归黄土。
次年,魏景湣王继位。五年后,魏缭再次进宫,却因景湣王对他阐述的强魏削秦兴致索然而不得用,再一次挫伤了他的心。
公元前两百三十八年,对魏国心灰意冷的魏缭入秦国,结识了李斯等在秦国求取功名的各国有识之士。
次年,秦始皇颁布逐客令,驱逐在秦国为官和求官的外国人令,秦王深以为然,重用李斯。
魏缭也得以借李斯之手,面见秦王。
秦王宫,早朝。
“宣魏国魏缭进殿!”
“宣魏国魏缭进殿!”
“宣魏国魏缭进殿!”
“魏缭参见大王。”尉缭身着没有官品的朝服,匍匐在大殿中央。两旁是文武百官,各个精神抖擞,器宇不凡。其中还有和李斯一样刚刚受用的各国青年俊杰,他们正襟危坐的身形掩盖不住朝服下一颗颗跃动着时时刻刻想要博取功名利禄的心。这个朝堂,前面是战功赫赫的百战武将和深谙治国的几朝老臣,后面是朝气蓬勃跃跃欲试的后起之秀。不同于魏国垂垂老矣却倚老卖老的王公大臣和纸上谈兵且目中无人的年轻贵族,魏缭知道,这是个凛冽锋利的朝堂,就像一把刀。而自己前面那个睥睨天下的年轻人,就是那寒光闪闪的刀锋。
他一阵热血沸腾,却又浮现几丝隐忧,他已经预料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大梁城败落的宿命。
“魏缭,李斯向寡人举荐你,说你有经国治军之能,治军之上,你有何见解?”秦王嬴政端坐王位,双手轻放在扶手上,一种怀抱天下执掌宇内的气势自王座辐散到朝堂,王宫,他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借用秦国虎狼之师将这种气势带到整个天下。
“回大王”,魏缭将低叩的头抬起,直视秦王嬴政(站起来是不可能站起来的,这辈子不可能站起来的,坐旁边又不会,只能靠跪着抬起头才能维持得了生计这样子,哈哈)。“臣以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统帅之人对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应该明白有道、威胜、力胜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取胜策略。知此三种所以取胜的办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臣以为战争中将帅指挥很重要。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就是要正确分析敌情,慎重选好将领,而后出兵。将帅与士卒之间,要如心与四肢那样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方能谋略高明,机智果断地进行正确指挥。治军必须先立法制,并要执法严明,才能整齐统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坚阵敢攻,做到天下莫能当其战。对违背军纪、军令者要施以重刑,严惩战败、投降、逃跑的将领和士兵,使上下畏惧,专心向敌。我大秦铁骑对敌时,列阵上士卒应该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阵,有坐镇。这样的阵法,错落有致,便于指挥。以上几点若是能够做到,大秦铁骑必将所向披靡,敌军一触即溃。如此,大王便可囊括宇内,一统天下!”
尉缭语气越发激昂,右手抬起猛力挥动,如同在对敌。这一刻,老黄教给他的军事思想被他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自己也仿佛再次身临和老黄的无数次沙盘演练中。
李斯沉默不语,但脸上不乏得意之色。几个秦国现如今的大将纷纷转身看着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