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见梁师成(1/2)
水运津渡,奔流的河水泛着泥土的昏黄,江浙商人在拿下这里的工程之后,已经接连开工了十多个日头。
原本的河道被不断拓宽,两岸堆积了大量的泥土,尚且还泛着湿意。
在泥土之外,成排的州府衙役驱出了一大片空地,包括郴州知州黎远安在内,所有州府官员都在翘首等待着梁师成和吕大防的到来。
“没想到老夫有朝一日,还能再见到老相公啊。”
郴江河边,苏轼长身而立,望着滚滚流逝的河水,开口间五味杂陈。
吕璟侍立在苏轼身边,正准备开口应和,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欢呼声。
一艘庞大的船舶骤然从目光的尽出涌现,溅起的水花都是金黄色彩。
“钦使大人要到了!”围观的百姓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身在偏远岭南,这样的场景实在少见。
巨船在驶入郴江后速度渐缓,在漫天的吵闹声,终于在津渡稳稳停住。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正是此次南下钦使,在宫深受向太后信任的官梁师成!
百姓们愈发喧闹,以黎远安为首,一众郴州官员也纷纷前去拜见。
吕璟侍奉着苏轼,同样迈步向前,在梁师成身后,胡须花白的吕大防慢慢岸,第一眼看到了正在走来的苏轼。
“子瞻!我还记得当初在汴河边,你也是这么等我,那时候的东京城,可没人得你我二人的风度!”
“俱往矣。”苏轼笑着点头,率先行了一礼。
两人同是旧党人,不过相苏轼,吕大防才是真正传统的旧派士人,两人早些年也没少因为政见不同而争执。
但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两人不过同是这大宋峥嵘岁月里,留下的士大夫罢了。
吕璟沉默着站在一侧,静静听着两位老人在这繁闹之说起旧事,有太多岁月被掩藏。
然而,在此时,斜侧里忽然传来声音,紧接着见到一身皂衣的梁师成大不走来,躬身开口。
“仲父,师成没想到此生还有机会再见您一面!”
言毕,梁师成的双目竟在刹那间湿润起来,身子都快躬到了地。
苏轼轻轻点了点头,神色间显现一抹复杂。
梁师成再度躬身施了一礼,扭身将要离去的瞬间,目光忽然落在一旁的吕璟身。
“这位是小师弟了吧。”
“不敢当。”吕璟笑着拱了拱手。
梁师成意味深长的摇了摇头,直接起身离去。
水运津渡的热闹渐渐散去,吕璟随着苏轼一路回返东江湖书院。
在即将到达的时候,苏轼忽然回过身拍了拍吕璟的肩膀。
“大郎,再恨,也不要急。”
言语完毕,苏轼摆了摆手,自顾自的朝书院走去。
吕璟呆立在原地,许久以后,目才恢复清明。
“周二贵,通知时迁,他们谍部要把梁师成牢牢盯住。”
松开早已经握白的手掌,吕璟了车架,向府回返。
大宋朝尚且没有钦差的说法,更没有后世耳熟能详的尚方宝剑。
像梁师成这种奉命来郴州宣旨的官,其实在一定程度承担了钦差的职能。
接下来的几日,梁师成在府衙官员的陪伴下陆续走访了郴州各处,终于命人找到了吕璟的府。
“官人,梁师成此次摆明了是想要查探水泥奥妙,万万不可答应!”
吕璟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晓,却没有认同梁克凡的说法。
梁师成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摆明了是拿准自己不敢不应。
“高先生,工坊那里还是要妥善安置一番,说路途不便,通知梁官明日再去查验吧。”
“官人放心。”高俅开口应下,起身自去安排。
……
大宋东京,皇城之。
哲宗赵煦近日来身体欠佳,朱太妃因为担心他的身体,让他暂时留在了隆佑宫居住。
“糯糯,怎么见了九哥不开心?”
赵煦陪着朱太妃散了会步,忽然看到了德国小公主,不禁开口笑道。
正在湖边发呆的糯糯吓了一跳,回过身来发现是朱太妃和赵煦,连忙跑来见礼。
“过段时间是要嫁人的人了,行事要稳重一些。”朱太妃声音里透着怜爱。
糯糯却忽然摇了摇头,犹豫了好一会才终于开口说道:“阿娘,九哥,糯糯不想嫁给那个家伙!”
“胡闹!婚姻大事岂容你做主!”
朱太妃当场发怒,赵煦在一旁苦笑着连忙劝阻。
“糯糯,不要惹阿娘生气了,莫非是另有了心人?”
“哪有,九哥胡说!”糯糯双眼刹那间湿润起来,也不管赵煦如何呼唤,很快朝远处跑去。
“这个丫头,真是被惯坏了。”朱太妃叹了口气,她在宫一向以脾气好著称,今日实在被气坏了。
“此事交给我吧,糯糯长大了,阿娘不必太过忧心。”赵煦开口宽慰了几句,扶着朱太妃前去休息。
片刻之后,赵煦起驾前往德殿,开始处理朝事务,一直到正午,终于得到了关于糯糯的消息。
“这个丫头......”眼看着手纸张记载的内容,吕璟二个字跃然眼前,赵煦顿时感觉有些头疼,朱太妃虽然脾性温和,可是性格也相对保守,糯糯喜欢的这一位,可不会入了她的眼。
更何况,赵煦也不会答应,思索一番,他忽然沉声开口问道:“那小子在岭南可还老实?”
“官家觉得,那是个老实的主?”阴影里传来的声音带有几分调笑。
赵煦无奈的抚了抚额头,接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