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四五章 组建远征军(1/2)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四五章 组建远征军
离开北京之前,赵天一特意去找了袁世凯一次,就有关新组建军队军官和部队训练问题专门和袁世凯进行了汇报,当面向袁世凯提出这些部队的军官他全部要过滤一次,不合格着一律不会接受,遣送回原部队。开始的时候袁世凯不同意这么做,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其他军队高层们的反对不过当赵天一抛出自己最后一个杀手锏时,袁世凯只能答应了。
赵天一的要求是,直隶(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只需要提供兵员就好了,无需动用各地原有的部队;这样就不会让各地驻军减员,也能让那些被调动部队的最高长官心里面舒服一些,减少因此产生的矛盾。要知道,自从袁世凯让赵天一当上这个远征军指挥官,军中、特别是原北洋系统军中可是有一大批人眼红。除了这个,赵天一还抛出一个大的法宝,那就是这些军队的武器装备,他可以负责从国外购买以及从英国人那里获得;除了英国人的装备,其它购买的武器政府只需给他赵天一半价就好了。
另外,赵天一将这次的军队数量做了调整,十个标准师十五万人为一线作战部队,另外十个师十五万人为补充部队,一般不上战场,只负责前线兵员的补充和后方后勤守备任务。赵天一敢这样做,一是每个标准师都会按照山东和山西等他的部队那样,装备一些先进的武器;这个时候世界各**队还没有的东西,像什么b1912*、迫击炮以及各**队虽然有装备,但数量很少的两种款式的轻机枪(麦德森轻机枪、zb-26捷克轻机枪)。所有这些武器可以是都是逆天的存在,赵天一相信自己的一个师哪怕是对上德国两个精锐师都不会惧怕。
一战的最大特点就是堑壕战,自拿破仑时代开始,到美国南北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双方的部队都大量使用了这种战法。敌对两国(方)的军队一方攻一方守,但不管攻还是守的一方,都会在第一时间在自己的阵地前挖掘一道壕沟,以防止敌人的进攻。壕沟挖好以后,进攻的一方觉得自己有了保障,才会进行攻击作战。刚刚结束的欧洲战场马恩和会战,在空旷的没有任何防护的地面进行冲锋作战,让英法以及德**队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于是这场战役刚刚结束,德军和协约**不约而同的沿着瑞士边境各自挖掘了一条战壕,它们一直延伸到了比利时的北海海岸。从一九一四年九月中旬开始一直到一九一八年三月德国发动春季攻势这段时间内,西线战场上的作战双方几乎在任何时候都在壕沟内对峙。因为当时的双方,谁都把待在战壕里面且有马克沁重机枪防守的对方没有办法,谁发起冲锋,士兵就会倒在机枪密集的枪口弹雨之下。
不过赵天一的部队不同,他们日常训练的科目当中堑壕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攻占对付守在战壕里面的敌人、清除战壕上的机枪火力点和碉堡,已经成为部队最基本的作战常识。借助各班排神枪手以及迫击炮的协助,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和碉堡,存活不了几分钟;当双方的主力火炮都忙于压制对方火炮的时候,迫击炮就成了部队打击战壕火力点最好的武器。
除了这些,赵天一还有两种更加逆天的装备,也准备拉出去亮亮相,那就是轮式装甲车和飞机。当然伴随这两款武器出场的,就必须有一支保障得力的工兵部队,为装备铺路搭桥、修建机场;轮式装甲车的秘密,赵天一不想保留太久,反正自己还有履带式装甲车、真正的坦克这个杀手锏存在,也不怕欧洲各国学了去,说不定还可以误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去研究。这些虽然是轮式装甲车,但装甲防护能力却不弱,而且火力也很强大,像一些装有105口径的火炮的轮式战车,完全是一辆自行火炮车了。还有那些加装了二十五毫米机关炮的轮式装甲车,在战场上只要不被敌人的火炮直接命中,那就是无敌的存在,一般的*都炸不坏他们加厚的底盘。
至于飞机,现在西方各国已经远远落后于包头飞机制造(研究)公司了。z-1型战斗机两百一十公里的飞行速度,升空高度七千米,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快最高的战斗机了;西方各国要到四年以后,也就是战争快要结束的一九一八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而且加装了射击协调器机枪的飞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能够对空作战的飞机。而西方各国,这一款发明要到明年的下半年(一九一五年秋)才在德国空军身上最先出现;不过就是那样,德国空军装备了这种射击协调器的福克飞机,速度也只有一百四十公里,远不是战-1战斗机的对手,赵家空军根本就不用惧怕。
另外,赵天一拥有这个时期唯一的空中轰炸机部队,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不是让飞行员随身携带几枚*绑在一起从天空用手往下扔的“轰炸机”。甚至这种轰炸机的最快飞行速度比战-1战斗机还要快,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五十六公里/小时,就是其巡航速度也高达一百六十公里,比西方任何一款战斗机还要快。这些,都是包头飞机研究所在吃透了新型气冷星型排列发动机的技术之后的成果;现在他们正在研究赵天一提供给他们的一款十二缸的v型发动机,那是赵同学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的梅林发动机提前拿出来供他们去分析。美国霍克机所使用的r-1510-98星形发动机,研究所已经分析完毕,现在正在做模型试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