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手枪(1/2)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手枪
一九一二年九月六日,一大早,“啪啪啪”的枪声就在特种军营的靶场上空响起,惊得数上还没有早起捉虫的小鸟一阵乱飞。收回一九打空了子弹的手枪,赵天一抬起枪口,学后世电影里面的英雄人物,潇洒的对着枪口吹了一口气,这才满意地从新退出空弹匣,给手枪装上一个新的*,关上保险插进腰间的枪套。
这是一款美国产)大口径自动手枪,这是一款去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才在美国柯尔特研制成功,并随即被美**方选为美军制式武器的自动手枪。唯一区别是赵天一使用的是已经改进过的111式改进了瞄准装具、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加长*,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且加长握把保险等。改进后的这款手枪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十一点四毫米的子弹可是一个不小的口径,比一般的步枪口径还要大,威力和穿透性自然也就大。而这一改进美国人可是直到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才被军队正式采用。
这款大威力的优秀手枪,在设计制造上没有任何难度,赵天一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去山寨它,是因为不久后他自己入股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将马上按照美**方的要求置办机器可是生产了。而事实上赵天一在一二年自己从美国回来时已经着手安排生产了,而且还是改进后性能更加可靠的1式。五月三十日,他收到来自美国运送回来的第一批两万支该型号的手枪,准备装备给自己的营以上军官和特种部队。在中国,很多军阀军队的军官都很喜欢德国的驳壳枪,也就是毛瑟*;这款德国造手枪在中国有很多种名字和叫法,有叫驳壳枪的、有叫匣子枪的、有叫快慢机的、有叫盒子炮的、大肚匣子、大镜面、自来得手枪、长苗大镜面、二十响等等。不只是军阀军队,就连中国民间,对这种德制毛瑟*也是情有独钟。可以这么说,这款枪是外国1人制造的,但在使用上,中国人确是祖宗;这么说一点也不见外!
这款枪当时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使用是尺寸太大;作为*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而且该枪价格太高。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对盒子炮代表的情感,中国人比其他人应该更深,因为中国使用的盒子炮,在数量上绝对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冯玉祥将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有人估计,在中国起码曾有过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如果毛瑟生产一百万把,其他仿造的50万来算,中国便占了几近三分之一。当时无论是个人、军阀、山大王,特别是绿林豪杰马贼流寇,只要提到手枪,就是盒子炮(----以上内容多参考来自百度)。
赵天一的部队官兵也是驳壳枪的爱好者,基层的连排长统统都是人手一支驳壳枪,就连一些营团长,也都喜欢这种具有连续火力射击的手枪。赵天一本人也是对驳壳枪很是喜欢,但考虑到自己一个最高军事长官,随时携带那么大一个家伙,也是太显眼和不协调了些;加之1式手枪的到来,最后还是选择了这款经典名枪。不但自己取消了佩戴驳壳枪的打算,也取消了给特种营士兵配发的想法,全部改成了更加灵活轻便便于携带且威力不俗的*式自动手枪。当然,部队中有个别擅长使用驳壳枪的士兵,赵天一还是让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习惯。四个多月过去了,三百九十名特种队员又减少了六十一人,现在只剩下三百二十九人;如今特种队员的训练,还是以体能训练为主。对于枪械的训练也仅仅只是让他们熟悉拆卸保养而已,实弹射击也仅仅只进行过两次,最残酷的野外生存训练还没有开始,不过各种手语暗号已经全部交给了他们。赵天一认为,这个时期的特种兵,体能的需要要大于对战术的需要;因为缺乏有效的交通道路保障和远距离兵力投送设备,很多时候就需要士兵用两条腿去完成因战争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