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 7(1/3)
泉州毗邻于漳州的东北方向,唐朝时已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更是进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着“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
到了明时,前中期例行海禁,地位一度为月港所取代,后来随着郑氏集团的兴起,海贸的中心更是转移到了安平和厦门。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亦是吸引了大量的海陆商旅,其富庶绝非寻常府县所能够比拟的。
再者说了,郑芝龙受抚之后,也曾大力经营安平,那里如今亦是闽海海贸的重要据点,郑成功此前也派了亲信黄恺充任督饷都督坐镇安平,与南澳的洪旭互为表里,经营他勉强能够拿到手的海贸份额。安平距离泉州府城算不得多远,由于海贸地位以及清廷官员在私底下也或多或少的涉足海贸,那里暂且算是个三不管地带。
于郑成功而言,如果能够拿下泉州,安平就能彻底掌控在手。更何况,泉州乃是府城,而非县城,若是能够成功的对其展开攻势,哪怕未必能够取胜,其造成的影响力也绝非是海澄这么一座县城所能够比拟的。
命令下达,大军开始从他们依旧控制着的石尾港、九都等地撤离,由林习山统领的楼船镇运载、护送离开海澄。
郑成功在退兵后,亦是先行去了一趟厦门,拜会郑彩、郑联兄弟,表明了退意。对此,二人倒还是挽留了一番,但是见郑成功去意已决,也没有强留,仅仅是赠送了少量的武器来补充损失,仅此而已。
离开了厦门,大军驶过烈屿,很快就抵达了金门岛。那里,是郑鸿逵所部的大本营,距离厦门不过一水之隔。不过,此时郑鸿逵已然统兵北上,郑成功绕过了金门岛、福全所以及永宁卫卫城,取道泉州湾。至八月二十二,便直抵城南的桃花山,与郑鸿逵完成了会师。
“四叔。”
“大木。”
没有如郑彩那般的热烈欢迎、把臂同游,此时此刻,只是郑成功规规矩矩的行了拜会叔父的礼节,郑鸿逵坦然受之,二人的目光交汇,便无需在多说些什么,信任就这么油然而生,仿佛本就是根深蒂固的一般。
自接到郑鸿逵的书信伊始,郑成功就已经有了判断。不比郑彩、郑联那样的“表面兄弟”,郑鸿逵自他从日本回到福建,对其就份外的看好,后来更是不惜得罪郑芝龙也要包庇郑成功,使其免于被清军掳走,更是助其前往南澳。若是说,郑家的叔伯兄弟,哪一个最能得到郑成功的信任,那么除了郑鸿逵以外,不作第二人想!
“此番出兵海澄,未能取胜,小侄确辜负了将士们的信任。”
郑成功的部下们已经得到了郑鸿逵的安置,此刻身在郑鸿逵的大帐之中,只有他们叔侄二人,说起话来,自也是少了许多顾忌。
“胜败乃兵家常事,吾知道大木绝不是会轻言放弃的,就像是当年在安平打熬武艺,再苦你不是也没有选择放弃过吗?这次出兵泉州,你做吾的副手,只要能打一场胜仗,那些新兵总能熬成老卒的。”
训练与否,训练的程度孰优孰劣,士卒是否见过血,是否在战场上见过血,是否杀过人,是否在战场上杀过人,是否获得过胜利,是否历经血战而获得胜利,等等等等,太多的原因是除了战术选择、临场应变、军官素质等方面,单纯以士兵的角度来分辨是否能战、是否善战的因素。
战争,是一道极其复杂的数学题,它实际的不只是士兵、武器等方面的数字,更有包括几何、武力、化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甚至其中有的时候还免不了要涉及到玄学、神秘学之类的学科,古之兵书上多有此类论述。作为一个武将,欲善战,欲善胜,需要的东西太多,而首先的便是士卒的战斗能力。
论兵力,郑鸿逵远远比不过郑彩、郑联兄弟,也就比郑成功强些而已。但若是论及战斗力的话,比之郑成功的部下所超出的就不是一些那么简单了。不比隆武朝时军中地位尴尬,临了还被郑芝龙坑了一把的郑成功,郑鸿逵在那时可是曾主持过面向浙江战场的防务,麾下多是见过阵仗的郑氏集团的老底子部队,比之新兵自是要有着天然的优势。
郑鸿逵的提议,虽说是副手,比不得郑彩所言的那般兄弟齐心,但其中蕴含着的真切却是无法比拟的。听到这里,郑成功点了点头,随即拱手应诺。然则得到了郑成功的承诺,郑鸿逵却摇了摇头,对此做出了否定的回应。
“谨遵吾的号令?不,这一战,大木你来指挥全军。”
“这……”
原本只是副手,说白了就是郑鸿逵带着军队帮郑成功涨战场经验去,但是这一句“由郑成功来负责指挥全军”,二者加在一起,其中蕴含着的信任和期许,登时便让郑成功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郑成功如此,凭着这么多年的了解,亦是郑鸿逵的预料之中。眼见于此,郑鸿逵却是坦然笑道:“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吾未到知天命的年岁,可对于自家的能力还是有所了解的。你四叔我这辈子也就到这个份上了,但是你不同。大木,从你自倭国回来,吾第一眼见你,就坚信你日后必是咱们郑家的千里驹。咱们郑家的未来,就指着你了。”
隐隐期寄,溢于言表。于郑成功个人,这份肯定,对首战告负的他而言,亦是心理上难得的助益。
“小侄定不辜负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