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造纸和活字(上)(1/2)
“薛雪小姐,现在造纸都是利用什么办法来造纸,怎么这么贵呢?”景文问道。
景文想要弄清楚曾造纸的方法,和自己在后世看书时候学习的造纸方法有什么不同。景文就是感觉有些惊这么高。即使雕版的价格高一些,可是也不至于弄得整本书那么高价啊!所以,景文估计是造纸的成本太高,所。
薛雪回答:“我父亲当年非常喜欢藏书,很多利润都被用来买书了。用来印刷书籍的宣纸要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所以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按照你说的,每天都弄一版,那我们整个天天饮食都要关门大吉了。”
景文听了这话,差点吐血了。一张纸先不说制作原材料的价格,就说他的时间成本了。原材料也就是树皮之类的东西,在古代这个资源保护很好的地方并不值钱。可是时间成本就十分坑人了,要一年来生产,这个绝对是坑爹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发出什么流水线生产,所以都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生产。一年下来才获得那么丁点的宣纸。可是大家都要生活,自然只能够卖得昂贵了,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
“真够坑爹的,这个纸张如此昂贵,想要做一些报刊都不行。也幸好当年我在后世看过很多书籍,繁体字也都初步认得。可是,直到现在我写字都是那叫一个烂。”景文暗想道。
“薛雪小姐,你说如果我能够发明一种便宜的纸张,并且能够让印刷的价格大大降低,那这样用来印刷我们这个报刊怎么样?”景文问道。
“什么?你能够造出便宜的纸张?还能够降低印刷成本,提高印刷速度?如果是这样,我们干脆另外开一家造纸作坊,还有印书作坊都可以了。而且造纸印书可是获得名声的好生意,非但不会被人说是铜臭味,反而是雅致的人物啊!”薛雪说道。
景文先不管什么是雅致人物,他首先找到了一家长安附近的造纸作坊,想要试验一下自己的造纸技术。而长安即使在唐朝建国前也是隋朝的大城市,各种设施都非常充足,所以景文非常容易的找到了一家造纸作坊。不过这家作坊不是生产宣纸的,而是生产硬黄纸的。景文把这个造纸作坊包下来了一天,给足了那个老板“承包费”,然后那个老板就欢天喜地的离开了。而景文和那些造纸作坊的人正在研究新型的造纸技术。
“你们平常造纸的周期要多久?”景文问道。
那个造纸工头问:“什么是周期?”
“周期就是你们造出一批纸要多久?跟古人说话真是费劲!”景文吐槽道。
工头回答:“我们每次生产一批纸,都要数月时间。尤其是浸泡材料,都要百日以上。”
“那你们浸泡竹子的时候你们做什么?”景文问道。
“我们在做别的兼职啊!”工头回答。
景文差点晕倒,这个工头的回答很好很强大。景文终于知道这个时代的纸张为什么这么贵了,恐怕是古人的思想出问题了。
古代人作为生产工作,根本没有形成什么工序的思想。他们都是一个人从头负责到尾,从浸泡竹子到最后的生产都是由一个人来负责。而造纸需要花费时间最久的工序也就是浸泡原材料,让那些原材料充分的发酵。这个过程至少要百日以上,所以花费时间很长。而真正开始造纸,那就是根本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至少需要几天而已。
这么算来,造成纸张真正昂贵的其实也就是因为浸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成本,并不是所谓的造纸太过复杂了。这个完全是因为古代的管理方法出了问题,所以才造成了这个原因。如果古代能够有所谓的生产计划书,那根本不会有这个问题。只要实现制定好生产计划,那可以每天都有工作开工,然后每天都把原材料扔到水里面发酵,这样能够维持持续不断的开工。
可是古人的思维让景文无法理解,他们竟然浸泡的时候干脆就不理会了,让那些雇员去做别的。而任由那些竹子在浸泡,平白无故的消耗时间。只有到了竹子浸泡够了之后,那才会召集雇员过来一起生产,曾就是古代的生产流程。
“坑!果然是巨坑!连生产流程都没有安排好,就这么开工生产了?这个就是古代的所谓作坊?这样不是在增加成本吗?如果是我,我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流水线,这样造纸的速度不就是大大增加了吗?”景文看着那些慵懒的工人说道。
景文明白了,古代所谓的造纸成本高,那完全是自找的。要是能够妥善安排好造纸流程,那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只要把那个浸泡原材料的过程用来生产东西,妥善制定好生产计划,那根本不会有问题。
其实,景文这么要求古人能妥善安排生产工艺流程,这个就有些难为古人了。所谓的生产工艺流程,那是要在工业达到一定程度才有人研究。而这个时代,工业根本没有发展,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个,根本不会想到工业的事情。只有少部分商人的投资,可是也很少会投资大到工业上。这种纸张属于奢侈品,因为昂贵,所以造成了市场需求不大。而市场需求不大,所以造成了生产规模小,这个就更是一个恶性循环。大家都不想着怎么提高效率,这个就造成了一个思维误区了。
而纸张的质量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的原因。不同材料制造的纸张效果不一样,质量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