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 五 十 章:精挑细选(1/3)
所谓的军训,是让受训人接受规矩、遵守规矩。可这些不适合运用在年龄太小的孩子身上。
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的,殷清风不得不冥思苦想,寻找更有效的方式。
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自然的过程,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大多是适得其反的。
现代的家长和老师们以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懂事儿”了,他们不知道,或者是忽略了“懂事儿”需要一个心理成长过程。
造成“懂事儿”与“不懂事儿”的差别,在于成长过程中是否得到“遵守规矩”的训练和培养。
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一味的说教、一味的严苛,只能增加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几经选择后,殷清风让孩子们开始玩儿红灯绿灯小白灯、一二三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三个字儿”几个游戏。
“现在我来说下游戏规则。”
在孩子们听明白规则后,殷清风将他们进行分组后开始游戏。
之后的二十几天里,军训时这些猴子不但不喊累,反而期待着军训后的游戏时间。
观察了十几天后,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也没有当过爹的殷清风渐渐明悟出一些道理来。
身体的停止与运动,需要通过心理上的自我控制来实现。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我控制是一个刚刚学到不久的能力,身体上的控制最先习得,心理上的控制则需要更长久的时间去适应和实践。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练习在自由与控制状态间进行转换,使得他们能够在日后的规则遵守与自我适应中游刃有余。
笑声的背后,全是压力。游戏的背后,则是无意识心理冲突的表达与调和。
比如“红灯绿灯小白灯”,每说一个字,身体往前走一步。比如“定”字出口时,大家就像中了魔法般一动不动。再比如“三个字”就如同护身的咒语,在定住自己动作的同时,保护自不被抓。
这种自我控制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理的。并且外在的说出来的语言,能够逐渐变成一种内部对话。不用说出声,只要在心里默念“定”,身体和心理冲动就能够得到控制。
整体而言,这些游戏的益处,在于替孩子释放内心关于“遵守规则”方面的紧张,并使其能够更好地建立起内在的规则与自我控制,并且学会在规则与自由状态间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这种自我控制与放松的能力,会成为儿童长大后在事业、情感、人际等各方面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一个月的时间,李渊的这些猴子们,在精神面貌上虽然说不上什么脱胎换骨,最少可以做到言行令止。
二月底,当殷清风宣布他们可以回城探亲休息,猴子们在欢呼,他自己也感到很欣慰---获得了以后如何教育自己儿女的经验。
“我走之后,繁星代替我...十五到二十天吧。”
在殷清风宣布消息后,襄城使出杀手锏,不停的晃着他的胳膊,“不嘛不嘛,我们姐妹也要去。”
弹了一下脑门儿,殷清风歉意的看向其他妹子,“这次去潼关,群臣是不得带家眷的。我也...”
月眉眼波一转,“太子要带太子妃去是吗?”
“自然是去的。”
长孙氏必须去啊,女娲山上的雕像可是依照她的模样做出来的,李世民这个耙耳朵怎么能错过跪舔的机会?
月眉听了,智珠在握的说道:“那我们姐妹跟在太子妃的队伍里不就可以去了?”
襄城立即嚷道:“对呀、对呀!我们去求长孙阿娘,她一定会同意的。”不等别人表态,她雀跃道:“哦~~~我们可以去看大桥了,哥哥建的大桥哟~~~”
其他妹子期许的看着殷清风。
难得有一个机会与自己的妹子一起出行,殷清风当然是愿意她们去的。而且,怎么看怎么可行,“能说得动太子妃你们就去,说不动...”
“一定可以!”襄城冲着殷清风握下拳头。
传说,夏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人们都要拜祭她,并把三月十八日定为女皇节。
女皇节不是唯一祭奠女娲的节日,在此之前还有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这与耶稣七天创世传说很相似,但和它没关系。
人日节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而这时,景教还没有传入中原。
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魏晋人日节时,有戴“人胜”的习俗。
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人日节时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李渊和李世民今年要一起去潼关,既为参加今年女皇节的祭拜,又要主持黄河大桥的开通仪式。
李晋安上次来告诉他,大桥开通仪式在十六日举行,李渊和李世民在十二日出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