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永久(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夏曾经被称作“自行车的王国”,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成为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上一代人对自行车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永久、凤凰是他们至今不能忘却的牌子。自行车,记载了太多的故事,见证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
月1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自此以后,“永久”牌自行车就成为了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同时也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成为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那时候生产的自行车绝大多数外观是清一色的黑,没有现在五彩缤纷的颜色,更谈不上五花八门的样式,可选性几乎为零。当时人们对自行车样式的挑剔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有限,一个家庭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还都得小心呵护着。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很高,就像现在私家车一样。大城市的人还可能做公交车上下班,但自行车往往更方便。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吃和用,基本上是靠自行车运回家的。其所承受的重量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在当时,自行车对年轻人的恋爱关系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小伙子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去约会,成功率大大提高,单车恋情的始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上一代人赋予自行车的意义和感情是现代人不能理解的,自行车也已经超出了人们赋予它的意义,成为他们一个永久的记忆。
为了统一中国自行车的规格和名称,“永久”人制造了第一批标定型自行车。上世纪至70年代,中国运动员所用的赛车均为永久造;第一辆邮政工人的自行车也为永久造;上世纪80年代后期,永久自行车的辉煌达到了顶峰,年生产量达到了600万辆,甚至在1993年就成为了上市公司。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的后期,自行车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转变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用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这两个词来形容当时街上的自行车一点也不为过。而且那时,自行车的替代品已经出现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更多了,对交通工具也逐渐“挑剔”起来。这个时侯,摩托车悄然兴起,替代了之前自行车的重要地位。道路上的机动车也多了起来,自行车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同时呢,因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仍然以传统自行车为主要产品的永久却遭遇重重阻碍,产品单一、体制不活、人员负担重,从1998年开始永久进入亏损状态,到去年跌入谷底,连续三年的亏损让永久面临退市和宣告破产的威胁。
所以当周方远找上门的时候,得到了非常热情的迎接。
是的,非常热情,上至总经理、厂长,下至大大小小的管理层都出来迎接了,说是一个夹道欢迎,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当周方远在会议室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对面却突然露出了为难之色。
“周总,我们这里也是有苦难言啊……”
得,开始倒苦水了。
周方远和随着他一起起来的小舅对视一眼,两人的表情都很怪异。
此小舅非彼小舅,之前说的那个当编辑,如今在起点工作的小舅,是二姥爷的儿子,也就是周方远姥爷的弟弟家的孩子。而现在他身边的这个小舅呢,大姑姥姥家的最小的舅舅,周方远也称其为小舅,如果两个小舅见面,自然是要分开来叫的。比如说原本那个小舅就称为明明舅舅,这个小舅就成为正元小舅,这都是他们的小名,只有这样才好区分。
正元小舅是正经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几年了,一直也每个正经工作。现在工作不好找,北桐这个小城市也没个像样的工作,主要还是这个正元小舅自己不争气,和上一世的周方远有的一拼。当然了,这只是指工作方面。生活方面,上辈子正元小舅可是过的相当滋润,上学的时候隔三差五换女朋友不说,大学毕业后,蹉跎了几年,结果在一次出去闲逛的过程里,和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女孩子吵了起来,两人越吵越凶,几乎要动手。
最后还是小舅稍微有那么点“绅士”风范,没有动手,只是鼓着气转身离开。
结果那个女人还不依不饶,追着他说个没完。
最后把他气狠了,狠狠把那个女人骂了一顿,然后,那个女人就动手了。
最后的最后,两人去了派出所,因为打架斗殴被民警叔叔询问了好半天,小舅脸上还有伤,又让那个女人花钱给看了病。其实也不是啥病,就是小伤嘛,被指甲挠出来的。可后来这个女人也冷静了,知道是自己不好,又是主动道歉又是掏钱治伤的,小舅也就不说啥了。
可是谁能想到,这事儿居然还不算晚。
可能是小舅真的长的太帅了,也可能是那个女人脑子不够数,居然留下了小舅的电话,接下来的日子有时间两人就一起出去玩,最后居然还搞了对象,最后的最后的最后,两人居然还结了婚!
好吧,那个疯女人就是周方远的小舅妈。
结婚前小舅对她其实也不怎么了解,只知道两人最初认识的原因是因为那个女人的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