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情报处二(2/3)
此人是广东香山人,今年尚不到四十岁。个子很低,若论身高,尚不及夫人……”方声远在日本是见过孙文的,曾向龙谦描述过其人的身高外貌。但初闻者还是忍不住笑起来。“英雄莫问出身,更不能看外表。”龙谦轻声道,“请方先生继续讲。”
“孙文有个哥哥,很早便到火奴鲁鲁岛(檀香山)经商去了,经营橡胶园干出点名堂,算是当地华人的翘楚。孙文十几岁时便离开广东去投奔其兄,就读于教会学校,在那里待了四五年吧,回到香港继续求学,学的却是西医……”
“方先生。这些经历很重要。是他亲口所言还是别人转述?”江云用心记忆。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了方声远的话。江云认为,情报的来源非常重要。亲口讲述和别人转述价值完全不同。
“本人在日本见过孙氏两次,但这些却不是听他亲口说的。本人有个堂兄,是孙文热烈的追随者,关于孙文年轻时的经历,得自于堂兄的转述。”方声远端起茶杯咕咚咚将杯中温茶大口喝下,摸出手帕拭了下嘴巴。
龙谦心中一动,“令兄定是兴中会的首脑人物了吧?”
“喔,大帅知道兴中会?太好了。兄长确是兴中会中人,但却够不上首脑级别。不过,他倒是数次邀我入会。被我拒绝了……”
“哦?那是为什么?”江云来了兴趣。
“别冲掉主题。”龙谦插话,“还是请方参议照着他的思路讲下去,很不错。”
“是。大概在光绪十八年,孙文从香港雅丽医学院毕业,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后来结识一个叫陆浩东的人,一起到北方游历过。据说还给李鸿章写过信,希望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大约因为这次挫折,孙文在甲午年间回到火奴鲁鲁,在那里组建成立了兴中会。他兄长也是会中人。兴中会并未公开点明要武力推翻满清,只是对中国的前程表示忧虑,声明此会的宗旨是救国。不久,孙文再次回到香港,成立了兴中会香港分会,主要成员有前面说过的陆浩东,还有一个叫陈少白的。香港兴中会纲领中一样没有讲要推翻满清。可是会员在入会之时须诵读誓词,其誓词却公开讲‘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建合众政府……”
“啊,这就是了。孙氏定是受了美国之影响,才要学习美国,搞什么合众政府。”龙谦点头道。
“正是。孙文虽然没有公开讲武装反清,但他刚组建香港兴中会,便筹划在广州暴动,依靠的是广东会党三合会。因行事不密,被官府察觉,他的老朋友陆浩东为此丢了脑袋,他也上了清廷通缉的名单。以后就基本不回国内,基本在海外造势了。”
“会党?怎么依靠法?”江云追问道。
“无非是花钱雇佣而已。”
“那些江湖人是靠不住的!”江云断然道。
“江处长倒是看的清楚。戊戌事变后,康梁逃亡日本,孙文其时正在日本,于是联络康梁,希图共同举事。梁启超很热心,但康有为不那么积极,所以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合作。与康梁分手后,孙文继续谋划武力反清,但并未从广州事件中得到应有的教训,庚子年秋,孙氏在广东惠州再次搞了一次暴动,依靠的还是会党,一样归于失败。”
“再搞也是失败!”江云瓮声道,“若论组织,山东响马比那帮江湖人厉害多了,但若是举兵造反,别说是对上新军,便是巡防营也一样打不赢。而且……”
“小江!你别乱插话。”龙谦瞪了江云一眼。
“江处长所见甚是。方某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断定孙氏所谓的革命不会成功,进而回国寻找希望的。幸而在看到山东有着我认为的希望……”
“方参议,在你回国前,孙文一派有什么新主张?主张革命的,只有兴中会一支吗?”龙谦问道。
“方某是从上海登岸的,然后去了广州,汉口,北上去了京师。在京师听说了大帅的事迹,便来了山东。说来奇怪,惠州之役后,海外华侨及国内两广一带,对孙氏颇有声援之声。孙文行踪不定,总是往来于日本和欧美。除却少数亲信,一般追随者并不容易见到他。所以,对司令的第一个问题,方某无法回答。至于第二个。日本方面尚未有新的反清组织。但自辛丑年起,留日学生骤多,这些学生大都是同情革命的,所以,如果孙文宣传得法,其追随者定然大幅增多,大帅思虑深远,这方面似应早日措手……”方声远看了眼一言不发专心倾听的王之峰和李三才,心想,既然叫了情报处的干将旁听。当是准备有所行动了。
“海外之人不过是瞎嚷嚷。”龙谦轻声道。“国内的事情。最终还要靠国内办。方先生走了上海广州,都是风气开放之地,最易产生革命思潮。一番游历,可有值得一讲的谈资?”
“大帅明鉴。正是如此,”方声远精神一震,“上海租界之内,有个张园,是个娱乐之所,出钱可以租用。今春方某在上海时,曾参加了几次张园的聚会,组织者是一个叫做中国教育会的组织,其领导人是南洋公学的教师。姓蔡,叫蔡元培。今春,广西会党起事,波及十余州县,声势浩大,官军征剿不利,广西巡抚王之春竟然准备借法兵之手镇压,引起了教育会的愤怒,在张园集合了数百人声讨王之春的卖国行径。我便是在那次会议上结识了蔡先生,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很有风度学识的一个人。不知是不是受了张园集会的影响,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