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国会三(2/3)
心的是政府机构的设立而不是政体的争论。但列为第一项议程的几件事都是大事,需要充分讨论方可。所以,洪粤诚宣布讨论分组进行,时间为两天,当日晚,各组整理讨论记录编制简报分发各组参考,以便各组间充分交流,减轻集中表决的难度。果然,在政体一事上。绝大多数议员并不清楚其含义。经宣传局的“专家”解释后,绝大多数议员都支持总统制。对于宣传局所提的中华共和国为新国家的国名一事上,代表们也没有太大的异议。中华为大家所公认,共和国则表明了国家的性质。很贴切。但是在首都、国歌以及国旗等事项上,争论异常激烈。
首先是首都问题,争论比较激烈。
南方省份的相当比例的议员们主张将首都设于南京。理由有四,其一是表明与满清政权的彻底决裂,避免有人误会共和国政府是继承了满清政权。其二是国防安全,南京地处腹地,比靠近边境(海疆)的北京更为安全。其三是经济发达,至少不存在粮食问题。而北京自明季始,南粮北运就是一个绝大的问题,因为北方的余粮不足以满足首都巨大的消费。其四是民众的文化素养。南方高于北方是不争的事实。以科举论,如果公平选拔,北方的进士将是一个很可怜的数字。
北方议员更倾向于建都北京,但他们所提的理由却不如南方议员总结的四条有力。比较站得住脚的理由有三,其一为清室在北京。复辟之议未绝,定都北京可镇之以静;其二是外交问题,各国使馆均在北京;其三为北京有大批王府可资利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南方议员都主张定都江宁。其中赫赫有名的章炳麟就主张定都北京。
章氏是以浙江议员的身份参会的,在小组讨论中他说:中国幅员既广,以本都计,燕京虽偏在北方。以全邦计,燕京则适居中点,东控辽、沈,北制蒙、回,其力足以相及。若徒处金陵,威力必不能及长城以外。此一害也。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为衣冠所辐辏,足令蒸蒸丕变。若徒处金陵,安于燠地,苦寒之地。必无南土足音,而国防军远征外蒙,后勤保障犹难,必难持久,若撤军回返,是将北民化为蒙古,其二害也。清帝尚处北京,不逞之徒,思拥旧君以倡乱者,非止一宗社党也。政府在彼,则威灵不远,足以镇制,若徒处南方,是纵虎兕于无人之地,非独乱人利用其名,蒙古诸王,亦或阴相拥戴,是使南北分离,神州辐裂,其三害也。东交民巷诸使馆,物力精研,所费巨万,若迫令迁徙,必以重资赔偿,民穷财尽之时,而复靡此巨帑,其四害也﹍﹍
章炳麟的发言就比较有力了。他是从更宏大的范围考虑的。
龙谦正好以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第四小组(江苏、浙江、福建)讨论,被召集人张謇请出来就建都问题讲一讲个人的看法
“太炎先生所讲四条均好,我完全赞成。季直老要我讲一讲自己的意见,我就说一说。首先建都北京不会被认为是满清政权的延续。是不是承继满清的衣钵,要看我们新政权是怎么做而不是将首都建在哪里。我想,以这几个月的情况,不会有人说我们是承继满清的,除了他是别有用心或者是傻子。就国防而言,南京并不如北京安全多少,先生们,在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前,长江的危险并不如渤海湾小。关于文化及粮食问题,确实应予考虑。新政府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最低目标是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北方并非不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比如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东三省,我看发展农业就很有潜力。如果我们将东三省建设成大粮仓,北京绝不会有缺粮之忧。大家已经知道了,黑龙江农垦兵团已经正式组建,这支由退伍官兵及关内农民组成的大军将为国家打造一个大粮仓!东北有相对,运输成本不会比水路高。至于文化素养,在没有详尽的调查数据之前,南方的议员们也是凭感觉说话呢。即使是真的,未必不能改变。要知道,在更早的时期,北方的繁荣是超过南方的!所以这一条不算理由。我之所以看重北京,有三点,其一是建都的成本低,可以减轻民力。其二是国家重心的缘故,将首都放在北京,更有利于国防安全。其三是交通问题,北京比江宁更为有利。所以,我建议将首都设在北京。”
其实,议员们也清楚,龙谦的意见就是最后的意见,即使投票,也不会出现意外的结果。但龙谦提出将江宁改为南京的建议算是满足了南方议员的某种期望,这里面就含有陪都的味道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建一个预备性质的首都也也是应该的,所以,第四组的议员们以掌声表示了对龙谦为江宁改名的建议。
第一天的会议进展顺利,确定了国名,确定了首都。明天的议程是讨论国歌、国旗以及国徽。
晚饭后宣传局安排了娱乐活动——看京戏。请了北京京戏名家谭鑫培出场,戏名是《空城计》,就在西苑演出。议员们不乏京戏的爱好者,尤其是直隶的代表,高兴的了不得,连声夸奖宣传局做的好,谭老板的戏可了不得,当初连西太后都赞不绝口。
龙谦没有去看戏,他问还在忙碌的欧阳中,明天的准备工作搞好了吗?一旁的邓清华回答说已经搞好了。军乐队已经进驻西苑,万无一失。我敢保证,就是你不引导,大家也会认可这首曲子的。
“我不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