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县衙里的文章(1/2)
李天才觉得唯一的不妥之处是都加了句读,自然这么一来读书就大大的省却了功夫,但是这东西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关于十三经的断句,一向是各家各派都各有解释的比如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断句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就是争论几千年的烂官司,这也就罢了,如果刘白羽的书中有一些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句读,那别人揪住,基本上就是天大的麻烦――所以某种意义上,这儒生做学问和当官的要诀差不多,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他实在是放心不下,毕竟这读通十三经容易,断句十三经到断的合理,儒生们基本认可又是另一回事,刘白羽虽然是大儒,奈何年纪太轻,焉知他能不能贯通圣人的语义呢,让人无话可说呢?
随手选了一本,看了看,发觉其中句读并无分毫的错误,甚至偶尔有正义的地方,也是自成一家,仔细看来似乎比现在争论的儒家各派都要有道理,李天才不由的纳闷起来,真有生而知之的人么?毕竟这青年才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沉下心去做一些枯燥的事情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刘白羽也就是二十多岁,又是《农务全书》《政务全书》【五经正义】【句读新解】【历朝政治得失】的,就算是他生下来不停的写,时间也未必够啊!难道真有所谓生而知之的人么?
李天才越想越想不通,又看了看里面的其他书,里面还有套十三经注疏的。实际上这是刘白羽用位面商人系统盗版的中华书局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自古以来,为十三经做注疏的人不少,清代对十三经的注疏又是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由于文字狱的影响,清代儒家故纸堆的考据那是畸形的发达,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前代。刘白羽选择盗版的时候也必须考虑极点:第一必须有较高的学术成就,第二不能是前代的作品――这样就直接穿帮了,所以清代的研究成果就首当其冲被盗用了。
十三经注疏他自然是看过的,但是眼前的著作他自然是第一回看到。也自然就以为这注疏就是刘白羽所做。看了几页,喜欢“纯学问”的他不由得拍案叫绝――这注疏的水平之高,绝不次于他读过的汉唐宋元以来的前代注家。李天才不由得迷惑起来了。
看来刘白羽还真不是现在江南那种大话吹嘘,实则没有什么实在学问的所谓才子,他最正路的经学水准显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整个来看,也是数得上的名家,只是不知为何,刘白羽就是喜欢乱用俗体字,言辞和一个大儒的要求一比也是粗鄙不堪。
“真是一个奇人。”李天才不好意思说刘白羽是怪人,于是只好以奇人代替,愈发觉得不懂刘白羽这个人了。这种学识,没有一个极为富裕的家境支持,没有真正大儒作为一个老师在背后指点是不可能的,刘白羽话里话外说自己是辽东人士,家里人和老师都在建奴之乱中殒命了,但是既有这样的家族,自然都是开枝散叶,分支处处的,而家里如果有长辈在,又如何能容忍刘白羽这样的人才流落在外,也不知道何等人在当刘白羽家族的族长。
难道说刘白羽的家族因为一些事情和其他分支都断了往来么?李天才脑补的自己脑袋都要炸了,最后索性不去管这些事情,再去翻书了.
随手翻看之下,又吃了一惊――他看到了《青山字典》。所谓的大字典其实就是中华书局校点过的《康熙字典》。刘白羽盗版出来,自然康熙的名号是不存在了,而后直接厚颜无耻的吧青山代替了康熙两字。
《康熙字典》是以两本明代的字书《字汇》和《正字通》为基础,加以增订和“辨疑订讹”而成的。当然和四库全书一样,对不合胃口,或者有影射嫌疑的中华文化,满清统治者也进行了大删除.
不过在此时《正字通》还没有成书――历史上上本书在崇祯末年才正式出版。刘白羽盗版的中华书局的《康熙字典》不是康熙的原本,而是道光时期的校勘本,再加上了现代的校勘成果,可谓是集古今大成的字书,所以一拿出来让李天才很是震撼。看了几页之后越发觉得刘白羽的学问深不可测。
这些书,不仅校勘精,而且印刷精是习惯,李天才来赴任的时候,即使千里迢迢,也让亲随挑了一箱子书来。看到这箱书,李天才的贪婪之心大起。反正这是送给他的礼物,大部分拿出来作为县学公用,少部分最好的据为己有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只是这有些事不是那么好办呐,毕竟这县学周围的学田乃是官地,刘白羽话里话外是要在县学周围的学田大兴土木的,如果不把县学周围的学田化成刘白羽的私田,一旦教谕或者知县换人,就可以廉价收归公有,刘白羽岂不是血本无归,一片好心如果是那个下场,自己又如何能面对刘白羽呢?
一想到这点隐患,李天才顿时浑身难受,赶紧穿好衣服,去县衙求见关县令。两人这是公事,自然要走程序,不过好在关县令也是半实事的人,衙役很快传出话来:请他在花厅相见。
李天才来到花厅,只见关县令一反常态的露出了笑脸,远远的挥手:
“你可来了,正好有些不错的吃食,一起来吃,一起来吃就是了!”
“下官拜见――”
“好了好了,一天看到不下十遍的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这番虚礼可以免了。”关县令摆摆手,“来来来,老王你也宽衣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