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华夏文明的复兴(3/3)
,国家似乎又回到封建时代,国士的待遇和爵位差不多,只是还没细分,不过这也只是时间问题。而科举考试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利。虽然李长庚推出了这两项国策,遭到了一定的阻力。但拥护的力量似乎更加强大,袁世凯称帝未成的一个因素便是他取消了科举考试,使得中国大部分社会精英失去了晋升仕途的渠道,因此对袁世凯西方化的称帝失去了信心。如今李长庚虽然对文化界不断打压,但他对文化界的重视程度也超出了前人,颇有一翻宋太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特别是双百思想一提出,使得学术界欢腾不已。以至出现了骊山学宫还没兴建完成,一些思想学术界的学者就是齐集在骊山脚下开始了学术辩论。
而学宫的建设更是引来了以雷氏家族为首的一些老牌建筑世家的参与。随着这些家族的聚首,中国建筑思想的火花开始碰撞,南北两派的建筑大家们,在一起争得脸红脖子粗,以至于学宫的建设方案一改在改。多的时候甚至到了一天数改的程度,从整体布局到每一块砖石的用料,都要经过一翻争论。而当这种争论无可解时,便由骊山脚下的学者们,投票选择。失败的一方也不恢心,而是对自己的观点展开游说,然后在次发起投票。
而在学宫下面辩论的学者们对于学宫建设施工的进度一点也不着急,似乎很享受这种建筑辩论产生出来的乐趣,甚到提出自己学派对建筑的思考。这些学者们效仿古人,在骊山脚下结草庐而居,席地而坐,每天晨起便开始高谈阔论直至日落。
一些记者将学者们辩论的内容记录下后,发表在报纸上,从而影响全国。随着辩论的深入,大有全国学者向于骊山的趋势,最后辩论出几个终级话题:分别是“王霸之辩”“义利之辩”“天人之辩”“人性善恶之辩”。借着这些终级辩论开始阐述百家之观点。
而这场大辩论也波及到了中国周边的一些学者加入,最为积极的就是日本,实际上日本学者很纠结,他们本国的学术思想多是承于中国的这些学术思想,可是学得又不全,碰上这种称为死角的两难辩论,却只有沦为旁听的份。他们说什么都会被堵得哑口无言!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底蕴,不管这个民族落魄到什么程度,只要底蕴还在,那么不愁翻身的一天,中国做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延续最完整的一个,这种底蕴绝对是根深地固的。
就像李长庚提出百家争鸣之初,他也没有想到墨家的钜子还有传承,而且势单力薄的墨家一出场,就跟曾经的死对头儒家斗了个不可开交。旧账一翻就是两千年,一时墨家声势无两!
当然日本学者还不算是最惨的,最惨的算是那些西方学者,中国人对这些终级辩论的学术问题辩论了几千年,就算是拾古人牙慧,也足够这些西方学者喝上一壶的,而墨家的学术价值观一出来更是惊的西方学者直跳脚。本来西方人还想用他们的科技成就压上中国人一头,没想到墨家手捧一本墨经,这本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就把西方科学界称之为圣经的几何原本比了个体无完肤。这还不算完,墨家的诡辩之术不下于儒家,一个白马非马的诡辩把西方逻辑学的学者们考得头晕脑涨!
不管怎么说这种思想上碰撞出来的火花,是积极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
ps:
感谢生与爱老兄的打赏!
这章写的颇费脑子,可又写得有些力不从心。只好在这里发下牢骚,希望能抛砖引玉,书友们一同讨论一下。
五方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武器有多先进,不是实行什么体制,而是这个国家是否有疑聚人心的思想意志,我们以前有过,现在却是处处东施效颦地学习西方。儒、墨、法、道,那一家思想比不过马列,而我们确捧着金饭碗去要西方的人的残羹剩饭!结果就是我们总是落后人家那么一步,可就这么一步如同天堑般,怎么也超越不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缺少了思想复兴的这一课!
-- by:dapataioin|5486|2955418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