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成功的发布会(1/2)
李长庚得了个长江观风使的名头,却不知这观风使是什么官职,北洋官员也都不清楚这是个什么头衔,好在郑汝成的师爷是个老学究,在一翻查阅后,得出个结论。观风使一职来源于唐朝,唐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开元﹞二十年曰采访处置使,分十五道,天宝末,又兼黜陟使,乾元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
总之,用李长庚听得懂的话来说,观风使就是常驻某地的钦差大臣,用后世的说法,可以理解为某地的党群书记。虽然长江观风使没有具体某一地的说法,但相应机动自由度更高了些。
老袁弄出个唐朝的官职出来,实际上是为他称帝前做给许多人看的一次政治秀。李长庚白身加官,给出一个唐朝时设立的官职,权力也说的含呼不清。但从他这个官职可以主持调查处置,陆军上将郑汝成被刺一案,便可以看出观风使并不是想象中的虚职。那么说明老袁如果称帝的话,他还有大把的官职提拨下面有能力的人。
如果李长庚对刺郑案处置得当的话,那么就更加证明袁世凯会用人,敢用人。
李长庚想明白老袁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也是一阵暗自骄傲。真有那么几分士为知已者死的念头,不过他也明白老袁称帝失败是必然的结果,自己要做的是捞足好处,而不是倒行逆施,助袁为虐。
李长庚立刻开出自己第一份手令,派郑汝成的师爷蒲九州去杨善德处调一个营的人手过来,协助调查刺郑案。并且郑汝成的镇守使官邸及下属官员也都被他临时征用了。
眨眼间李长庚就占了上海镇守使的官府,同时也行驶起镇守使的某些权力。等杨善德的一个营兵力调过来后,李长庚第一件事就是招开记者招待会。
上海华洋汇集之地,也是许多中西方报纸的大本营。李长庚在镇守使府的大厅里招开记者招待会,到会的各路记者,挤满了大厅,这是北洋官员上台以后少有的举动。大家都很新鲜。
记者会没有主持人,李长庚上台后,便语速急快而又郑重地的说道:“本人李长庚,现任长江观风使一职,我现在正式向各位记者朋友通报两件事情,第一,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于今日,也就是民国四年,十一月十日中午,在外白渡桥,被王明山、王晓峰二人投弹炸死,消息确实。第二,行刺的二人已经归案,其幕后指使者正在审理中。通报完毕!
另外做为本案的调查处置主官,本人在这里声明一点,不管以什么理由,杀碌的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已经触犯了国家的刑法,而做为背后主使者,当与杀人者同罪。并在此告知各位记者朋友,随着案情的进展将随时招开记者招待会向各位记者通报最新案情的审理,本人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保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案件的审理宣传于广大民众。
诸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好问的吗?”
“我是申报的记者李学儒,据我所知,刺杀郑汝成的两人,是出于为民除贼的革命情绪,是不是可以从宽量行。还有,两名刺客已经承认杀人动机,还会不会刑讯逼供。”
“我们要法律何用?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办法,我不相信人生而平等,但我坚信法律面人人平等,无论他是以什么目地,杀人就要尝命这是天地义的事情。也是大陆法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民国法律公平之原则,不存在从宽量刑的说法,为以儆效尤杜绝在次发生这样的悲剧,要从严、从重的处理此案。郑汝成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只是政治问题,解决的方法只能在政治这个框架内。而参与本案的两人如此暴力的作法,是反社会,反民主,反人类。另外请李记者放心,本着对人权、人格的尊重,虽然案犯杀人情节严重,但不会对两人使用刑讯手段逼供。”
“我反对你的说法,人人生而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原则。”
“请这位先生简要的介绍下你自已。这是新闻发布会一个记者该有的提问礼貌。”
“我是东亚日报的记者,黄春斌。”
“东亚日报应该是一家日本的报社吧。好的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的父亲是做什么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父亲是民国交通部运员会的委员。”
“好的,你有一个好父亲,可如果你的父亲是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你觉得自己还有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吗?当然人人生而平等,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好的,此次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有新的案情,会随时通报各位记者朋友。”
新闻发布会这新鲜玩意,被李长庚玩了出来,本以为会收到良好效果,可第二天报纸一出来,李长庚鼻子差点没歪喽!
大部分报纸的内容,都是在炮轰李长庚那句话,人人生而不平等。连后面的那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给省略了。
李长庚当即给袁世凯发电报提议,设立新闻报纸审查办法一文。同时用重金砸下几家上海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为其发表文章,驳斥那些与他唱反调的报纸。
结果引来的确是更铺天盖地的社会舆论。当然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力挺李长庚,一部分倒李长庚。
李长庚这时才弄明白,民国报纸业是多么发达、多么混乱、多么的没原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