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如何将你击败?【1/3更求追订】(1/2)
领会到林德是在刻意打快节奏交锋,这样他的新一代快弧打法就可以在这种节奏里如鱼得水。
孔振东从接下来的发球轮开始,注重节奏变化。
论节奏控制,前世的孔振东也是世界最顶尖的人之一。
当然,节奏控制需要超强的比赛阅读能力以及身随意动的几乎本能的运动反应。
如今的孔振东还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
孔振东现在做的就是从发球开始,做到一个变字。
林德一味打快,孔振东是不是拼命打慢就能克制呢?
当然不是,如果孔振东是削球手或者怪板选手倒是可以。
中国队在80年代几次世乒赛击败瑞典建立王朝的决赛中,都是派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对决林德,并取得胜利。
这些选手有统一的特征,比如陈新华,就是标准的慢节奏削球手,藤元也是首都队出身,非常有冲击力的打法。
他们的打法节奏不是慢就是不稳,打法也非主流,就是这样的球员,击败了巅峰期的林德。
如今的林德在节奏控制与比赛阅读的能力上更胜十年前,因此哪怕来一个削球手,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更何况一个人追求的比赛节奏,得是合适合自己战术打法发挥的才行。
林德的快弧打法需要足够快的攻防节奏,而孔振东呢、他的战术打法是拖慢节奏就发挥更好么?
显然不是,因此为了拖慢而导致自己的打法也受限,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要破坏林德的恒定快节奏,孔振东不需要一位拖慢。只需要节奏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就行了。
孔振东在五个发球中,第三板是正手则用盖亭的不讲理连续发力快带,随着发力的不恒定,不讲理打法更是没有稳定的节奏与力量可言,林德自然也没法打出快速弧圈体系。
如果第三板是反手,孔振东用得更多的是反切突然变奏,那种仿佛录像带快进与倒带叠加使用的效果,让林德回球非常的别扭。
林德的连续快速弧圈,在进攻连续性以及持续的压迫性上,要优于本格森快弧打法的混合技巧快攻打法。可是这种打法的弊端是过多的依靠快节奏,如果节奏被打乱,连续的弧圈被拆解为一个个单一进攻,那么连续的弧圈进攻就显得过于单调,缺乏变化。
孔振东此时糅合各家技术所长的打法优势体现出来。
他并没有刻意的加快或者放慢对决节奏,而是时而使用自己的节奏,时而用盖亭的节奏,时而又是格林卡或者范振东的击球节奏。
孔振东一板盖亭式的正手加力快带后,反手突然间格林卡的暴抽,林德此时却是相同节奏的正反手快拉切换,第二板挡不住反手的巨力,回球飞出界外。
本格森教练此时终于喜笑颜开道:“最近还想着要找时间将振东的技术打法合并梳理一下,让他放弃一些不兼容的打法技术。可现在看来,用中国话说,真是技多不压身呀,虽然几套打法不兼容。可是连续打出来,不兼容的混乱节奏,恰恰把最喜欢稳定节奏的林德给打懵了。”
孔振东的节奏变化不仅在发球轮可以用,在接发球轮,用不同的技术打法接发球,回球的速度与节奏也不相同,因此在接发球轮也足以占据主动。
4:6之后,孔振东与林德交换了五轮发球,孔振东每一轮都能抢下三分,不仅成功追平比分,还领先比分来到19:16.
林德虽然落后三分,但是拥有五个发球权。
一向发球中规中矩的林德突然在这个发球做了个旋身,球拍在击球瞬间,拍型前倾到立起,球的旋转突变。
林德虽然是快攻打法,可是从来不在发球上玩花招,争优势,以前靠的都是第三板开始的正反手弧圈连续进攻。
显然,在这个关系到球队命运的发球轮,林德做出了打法的改变。
瑞典除了一直有三驾马车的称谓,而在中国,则爱把他们最强的团体成员称为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按成名时间先后是:阿佩阿伦,林德,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皮特·卡尔松。
这五人中,对亚洲,对中国战绩最好的无疑是瓦尔德内尔。
而瓦神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球的多变以及战术的巧妙变化。
五虎将原本打法各有千秋,也各自有着自己的骄傲,一般比赛中,他们不会借鉴其他球员的打法技巧。
可在这第一局的最后五球,这关系到精灵队未来命运的比赛,林德终于放下骄傲,用瓦尔德内尔的发球变化突袭孔振东。
孔振东准备不足,只能反手将球推回去,林德的快节奏连续弧圈终于有了发挥余地,噼里啪啦的连续攻,17:19了。
这个球将落后的林德,输球边缘的精灵队都给拉了回来,现场主场球迷,不分老幼,都喊着“埃里克,埃里克!fig!”
林德再次变换发球方式,不过有了准备的孔振东台内一挑,快速争夺主动,就算是发球如神的瓦尔德内尔,也不能确保面对孔振东可以没分必得,被抓发球是常有的事,林德自然也难以避免。
发球被破,比分来到20:17,面临局点,林德却打得更加主动,积极抢冲。
关键球抢冲,奇迹与噩运并存,林德抢冲一分后,接着失误一分,望着大屏幕上21:18的比分,孔尔夫的球迷们只能接受奇迹并未降临的事实。
本格森明白,与林德这样经验丰富,击球节奏韵律特别强的对手,用成熟的战术套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