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开启古代第一天学生生涯(1/2)
讲完背景和大意后,游先生先通读一遍全文,声音抑扬顿挫,然后重点讲述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游先生一句一句地翻译,林艾习惯性地想记笔记,打开带来的文具匣子,见里面两只毛笔,还有瓶墨水样的东西,不像她看过的古装剧要磨墨,只需直接取用就行,省了很多事。她看了看其他学生,也是拿毛笔蘸着墨水用,没有现场磨墨用砚台的,看来红袖添香的美女们不必满手黑了。
林艾抓起一支毛笔,另一支递给英子,沾了墨水,往稀疏没几个字的纸上写字,刚写一个“大”字,林艾就停了下来,这纸太薄,吸附性太强,毛笔一沾,她可算明白“力透纸背”的意思了。
她看着手里的毛笔发呆,强烈怀念前世的圆珠笔,做笔记多方便啊。
又看其他学生,是在自己所带的纸上写字,她恍然,连忙有样学样,正准备将游先生的话一句句记下来,转念一想,又停住,她要记什么呢?记一手简体字暴露自己吗?
林艾拍了拍脑袋,她就应该是英子的水平啊,英子做什么,她跟着做就是了。
英子捏着毛笔在发呆,耳朵里听着游先生的话,每个字都清晰,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这说的是什么啊?她有点手足无措,看看小学生,又看看林艾,见林艾方才还像模像样地写了个什么字,心里正羡慕得不行,不过下一刻,林艾就搁笔了,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噗嗤一笑。
在这学堂里,两个年龄最大的学生,整个上午只能光着眼,袖着手,像两个遗世独立的高手,有点寂寞,又有点无奈地看着其他小学生忙忙碌碌,他们能发挥作用的也只剩两只耳朵和一个大脑了。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林艾觉得这段话颇有点心灵鸡汤的意思,她自己翻译就是“人首先要有目标,有目标才能心里宁静,才能安稳不乱,才能思虑周祥,这样才能达到‘至善’”,这个“至善”大概就是前面所说的“爱民”吧。
林艾觉出了几分趣味,接下来听得专心致志。英子见她这样认真,也打起精神,正襟危坐,唯恐漏了一句话。
游先生也没管他们,对于这种零基础的学生,他宽容得很,一上午都没再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
下午是练字,英子松一口气,有些期待,上午的知识太费脑了,那些抽象的名词跟她之前的世界和认知搭不上什么关系,练字应该要容易些。
练字学字是林艾认为融入这个世界的必备技能,她摩拳擦掌,心想着这字不仅要学会,还要练好,没准以后还要靠卖字吃饭呢。
练好字,她以后光mài_chūn联就可以赚上好大一笔了吧,林艾想得美滋滋的。
中午休息一个时辰,林艾和英子回迎宾楼匆匆吃了中餐,那几个不知去哪里了,一个都不见人影。林艾和英子也顾不上管他们,饭后林艾带英子又去了趟多宝阁,买了一套跟她一模一样的文具匣,花了五百文。
英子有点不安,她已经知道自己的吃喝用都算在林艾头上,林艾开玩笑,让她以后还,她很认真地答应了,心里一笔笔地记着自己的花销。
下午游先生没再露面,一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男子守着他们,说是游先生的弟子,大家都叫他左先生。
左先生性格比较温和,熊孩子们明显放松很多,但也没有胡闹,还是老实地在练习,据说游先生会不定期检查写字,写得不好的要加倍写一遍。
林艾很不习惯毛笔写字,前世她握毛笔的机会一共没几次,这下拿起来觉得怎么这么软,习惯了硬笔,她的字不自觉地写得用力,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毛笔往下按,直到触底才弹开。
试了几次,纸上留下一坨坨乌黑浓墨,再对比英子,人家还伤残人士呢,左胳膊吊着,光靠右手写字,直接拿个镇纸镇着,她那纸上那一笔一划虽然歪斜,但笔画均匀,林艾不免有点泄气,连伤残人员都不如,看来靠卖字谋生比较渺茫啊。
马上她又自我鼓励:万事开头难嘛,现在不行,不代表未来不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林艾,加油!
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后,她又沾了些墨水,这次小心注意,努力克服硬笔书写的习惯,果然好多了,不再是一坨坨的了。
她对着书本,将第一段每个字的繁体写法练了一遍,一遍下来,认识是没问题了,书写还不是很熟,常常提笔就想写简体。
不过习惯都是慢慢培养的,她不急。
一天下来,林艾和英子都颇有成就感。
英子上午听得认真,游先生教得不多,一段话在他和学生们的反复诵读中已经耳熟能详,下午照着样子描画,她一直在看旁边的小学生,学着他一笔一划地书写,就像做手工学描红。
林艾看她画字,也没取笑,新生可不都是从画字开始?
左先生一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