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初平元年不太平(1/2)
但偏偏这个时候太史慈回来了,他不仅带回了胜利的消息,还带回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原来太史慈深入扶余境内,追击上千里,斩扶余名将阿知牙,杀敌数万,俘虏生口十万,羊两百万头,牛七万头,马十二万匹。
逼的扶余各部向北远遁,而那些被扶余压迫的部族则纷纷内附。
太史慈出征时仅有八千人,回师时所部近四万人。
李轨又喜又忧,喜的是太史慈不负众望,以一己之力扫平了北方,奠定了北部边境数十年稳定的基石。忧的是一下子多出三万多张嘴,自己拿什么供养他们?
这帮吃货,不是要把你吃穷,是要直接把你啃死啊。
太史慈显然不了解这些,他向李轨言道:“这些边民仰慕大汉久矣,一心想着归附,他们都是主动归附的,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李轨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道:“既然如此,子义可率本部人马驰援朝鲜。”
太史慈慷慨道:“我当扫平半岛,解除南顾之忧。”
李轨大喜,即以太史慈为南征各军主帅,统帅三万新附军进军半岛。
李轨并不期望太史慈能彻底拿下朝鲜半岛,只要仗打下去就好,一则以战养战,解决了军队吃饭问题,二来消耗消耗多余的脂肪,对身体健康有利。
李轨在辽东浴血奋战之际,他的好兄弟公孙瓒也没闲着。
初平元年,青徐黄巾残余近三十万涌入冀州,地方官府告急。
幽州牧刘虞迫于朝廷压力,只得同意公孙瓒率部驰援。公孙瓒在渤海郡大破黄巾,俘虏二十万,选其精锐七万人编入军中。
公孙瓒原本只是地方枭雄,称雄于幽州,却无力争雄天下,有了这个资本之后,他的野心就不再局限于幽州一地,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南方更为丰腴的冀州、青州。
这也促使他改变策略,先前他对李轨是既拉拢又打压,此刻变成了必欲除之而后快。
“公孙伯圭欲要争霸天下,必欲先稳固后方,所以侵犯辽东是早晚的事,而且我断定他会立即动手,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先发制人,趁其兵力部署尚未完成,我主动出击,先灭昌黎境内的公孙氏,没有了这个前哨阵地,他想打辽东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对打昌黎大族公孙氏,众人意见不一。
公孙氏擅于做公关,辽东上层被他拉拢腐蚀的大有人在,这些人明里暗里都是保他的。李轨知道这种事只能独裁,于是密令驻守玄菟郡的赵云立即采取行动。
玄菟郡驻军只有四千人,还要防备北方的鲜卑和扶余残部,所能动用的人马不足两千。所以没谁会想到李轨会用赵云解决公孙氏。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步险棋。
公孙氏的家兵家将不下万人,为了对抗张氏和防备李轨,弓刀齐整、粮草足备,大本营扶黎县城高池深,防御工事十分完备。
单凭区区两千人能克敌制胜吗,众人心里都没底,李轨其实也无十分把握。
但他知道战机稍纵即逝,此刻不动手,要解决公孙氏势必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这个险值得去冒。
在焦灼中等候了三天两夜,昌黎郡那边终于传来消息,赵云夜袭扶黎城得手,攻破公孙氏的大宅,擒获公孙氏家长公孙锲和其长子公孙鄂。
这就像那点穴之法,看似轻巧,却是一招制敌。
公孙氏首脑被擒之后,上万精兵强将不能动用,只能乖乖的俯首称臣。
如何处置公孙锲父子,李轨听从贾诩的建议,将其家族从扶黎迁出,安置在襄平,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其旧地由李轨派兵保护,财产收益仍归公孙氏享用,但家兵家将就此解散,辽东是王道乐土,昌黎郡也一派祥和太平,养那么多兵干什么。
公孙锲还能说什么,苟延残喘,仰人鼻息,只能乖乖的听招呼了。
李轨的突然介入,让盟友昌黎张氏感到很紧张,张家内部磋商之后,认为对抗李轨是不明智的,与其如此不如彻底倒向李轨一边,纵然为马前卒,也还能有立身之地。否则张家下场不会比公孙氏好到哪去,要么被李轨屯兵,要么被公孙瓒搞掉。
李轨让贾诩去了趟昌黎,安抚张家不要有其他想法,解决公孙氏是出于迫不得已,公孙氏与公孙瓒暗中勾结,想把昌黎郡卖给公孙瓒,李轨为了自保只能先发制人。至于张家,过去是辽东的盟友,现在是将来,将来仍然希望是。
李轨知道不给张家一点甜头他是不会从命的,就把除扶黎城以外的公孙家地盘都给了张家,在昌黎郡除了驻军防备西方之敌,并不干涉地方政务。
此举彻底俘获了张家。
张家彻底倒向李轨之后,昌黎郡就成了李轨对抗公孙瓒的前沿阵地。
而公孙瓒痛失扶黎公孙家这个前哨阵地后,再想进攻辽东就变得困难重重。
一旦辽东战事陷入旷日持久,争霸河北的企图就有可能全面落空。
公孙瓒在犹豫。
李轨审时度势,遣使往幽州与公孙瓒讲和。
李轨表示自己的兴趣只在辽东,无意也无力争霸河北,逐鹿中原,他愿意跟公孙瓒订立盟约,两家世代和好,永不侵犯。
公孙瓒还在犹豫中。
一鼓作气做掉李轨自然是一劳永逸,但李轨已非吴下阿蒙,失去了扶黎这个前进据点和公孙家这个耳目后,再想图取辽东胜败难测啊。
但就此与李轨讲和,他又实在担心,李轨崛起速度太快,短短三年就霸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