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陶彩陶(1/2)
“你……你让我们拉土送你家?”奚望觉得不可思议。
“是啊,我祖父最爱这个。”陶彩陶见她不乐意:“几位不送了吧,某自己可以背回去的。”
“你祖父可真是另类。”奚望摇头。
“这个?行,这可真是好东西,带回去吧。”沙弥倒是不觉得过分。
三个女子摇摇头,看着沙弥把蒌子放到车上。沙弥坐在车前头驾车,他的马在一旁随着。
走了一段儿不平的崎岖小路,见到一石碑,上书:“塔里。”
李彩想:果真还有这样的地名儿。
“塔里到了,再有一里地就到了。”男孩儿说,这会精气神儿回来了,自己能坐了。
有不少人在外头,指指点点:“瞧啊,一个僧人,三个姑娘一男孩儿,咋回事?”
李彩听了气结,僧人倒笑笑,笑得很宽厚。
看到一棵空心的槐树,一枝朝南,一枝朝北,朝南的一枝春意盎然,茂密碧绿,朝北的一枝是干枯的,毫无生机。树南一户人家房子高高大大,北边一家暗沉沉的。
槐树却在正路上,男孩儿道:“往西拐。”
又走了几户人家,男孩儿嚷嚷:“到了到了。”
外头有个中年人在踱步,听见声响扭头看她们,一见男孩,惊喜道:“可算是回来了,小彩。”
“阿耶。”陶彩下了马,给父亲行礼。
“阿耶,是她们救了孩儿。”
“多谢诸位救命之恩。”中年人深施一礼,“父亲病重,这孩子出去了一大天,他母亲回了娘家,父亲担心不住的问我,我只好搪塞,这边又离不开,只好家里转转,外头看看。”
众人把土从车上弄下来,还有鱼。
中年人见了鱼,眼前一亮:“这孩子,真是有心的。家父年年都要吃上一回这河滩泄鱼,这孩子说是出去采集瓷土,却又弄鱼去了。”
“是啊,淘气得很,为了鱼差点儿不要命了。”
“二丫,少说两句。”
屋里苍老的声音叫:“陶彩,陶彩。”
陶彩应声往屋里走去。
出来捧了两方盒子,“祖父叫我谢过各位救命之恩,一点儿心意,还望收下。”
打开看来,是几锭黄金,金灿灿的,上还有小字,看来是官家的。两人推辞,陶彩执拗不过,只好回屋。
“举手之劳,何足言谢?天色不早,我等告辞。”几个人告辞。
上了马车,鞭子挥起,陶彩匆匆从屋里奔出:“恩人莫走,稍候。”
气喘吁吁的奔了来,手里是几个袋子:“小小礼物,莫要推迟。”
不由分说,给四人手里一人塞一个。
“祖父说了,诸位不要打开,打开便不灵了,出了这个庄子再难看不迟。”
“这,这……”
“恩人莫要再推迟,收下吧。”
“那我等便收下了。”
“姐姐几时会骗你?如今今非昔比喽。”
“姐姐,这话我不大懂。”
一轮圆月升上来,很圆很大,明月看了看天际,悠悠道:“会懂的。”
长安
一行人刚回到长安,李余福夫人便来了:“明月,后儿一定要去婶婶家,慕容王族人要来,婶儿怕说错话。小彩也要去,多少年没见了。”言语之间,掩不住的喜色。
“行呀,我给你们当丫头。”李彩笑着。
“那哪敢哪?你可是千金娘子,多少人使不来,要劳动你?”余福夫人笑道。
“婶子,别怪明月泼冷水。您也别太抬举人家了,说好听点儿的是王族,说不好听的,就一个破亡国之人,有那么高?咱们家的女儿还愁嫁吗?他们看上了咱们的女儿来求亲,咱们岂有上赶子奉承的道理?”
“哦。”余福夫人一时语塞,讪讪的告辞了。
“姐,咱们能见见外国人了?”
“外国人,很稀奇吗?长安满大街都是,无非头发胡子卷了些,肤色深了些、浅了些,还不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明儿咱们要见的外国人,咱们在中原也见过啊。”
“中原也有?”
“你没注意罢了。这吐谷浑可曾被祖父领着大唐将士灭了国呢,并不可怕。不过是吐蕃不安分,又被大唐皇帝扶持起来了,还嫁了咱们的公主过去。如今的吐谷浑王的母亲是前隋的公主,他的父亲曾在长安多年,本与咱们这儿的人无异,加上他们几番内迁,算是同化了的鲜卑人,跟长孙家没甚两样。明儿见了就晓得了。”
第二日,天气很好。李彩随着明月奴去了李余福家里,丫头们满院子的洒扫,连几棵树都狠不能把叶子全擦干净了。
日渐中午,人还没来,明月奴面色不好:“这是要拿大了吧。”
正午已过,才来了两人:一中年妇女和一十多岁的男子。单看相貌还行,只是妇女的脸型是小方脸,看着太不舒服,男子倒也帅气干净。
“哎哟,为了挑好点儿的东西来这儿,误了事儿,真不该呀。”妇人口里说着,脸上却无半点儿谦意。
李彩心想:多早晚挑不来,偏偏过了午时再来?
“辛苦了,请喝水中。”明月奴立着招呼二人。
那妇人走向胡床,一屁股坐下:“累死我了。”又朝着那男孩儿叫:“威光,给娘端了茶过来。”声音极是不乐。
我的天,功劳不小啊,这是贵族做派?明月奴、李彩看了直摇头。那男子面色也极不好。
丫头们陆续的上菜、摆酒,菜已上齐,余福夫人上前:“饭已备齐,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