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2/3)
说一句话,满眼泪花闪烁,低垂着头强忍悲声,流下来的泪水把老朱的胸襟都沾湿了。“天德的风骨继承到了你的身上。辉祖,这么多年来,咱还是第一次从你嘴里听到恭维咱的话呢,不容易。”徐辉祖的话还是说得很客观很有水平的,那不是马屁,是真情流露。老朱的脸上染了一层红晕,他更具精神了,用骄傲的口吻道:“咱这一辈子或许与凡人无异,掌国之时也出了许多疏忽之处,可是咱问心无愧,也还算对得起天下苍生……说正事吧。”
老朱的前半生坎坷艰难,他的后半生却是光辉万丈。
他已经没有时间寒暄,开始交代后事,“太孙幼冲,国事繁琐,咱特意选了你们几个辅政之人。咱走了之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糜费民力,也不要惊动天下。你们不可循古礼,以日易月,服三日丧期就行。你们这些辅臣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咱的丧事,而是太孙的登基事宜。允炆登基需要诸位竭力辅佐,以后你们对允炆要跟对咱一样,记住了吗!”
徐辉祖眼泪纵横,率先拜道:“微臣明白!”
李景隆、郭英、吴高和梅殷道:“微臣领旨。”
六部尚书也纷纷叩首。
老朱喘了几口粗气,转头对朱允炆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允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操之过急,遇事要谋定而动。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妇人之仁,有些事要果断一些,你要记住咱这句话!”
朱允炆垂泪连连点头。
老朱深吸一口气,继续对朱允炆道:“魏国公乃开国功臣之首,于国有功,辉祖在军中威望也甚重,有他扶持,你登基是平安无事的,你以后遇事要先听辉祖的意见!”
朱允炆泣道:“是是是!孙,孙儿知道了……”
徐辉祖闻言拜服于地,“陛下,言重了!微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孙,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老朱欣慰地点头:“这才是好臣子。”他转头对礼部尚书郑沂道:“郑沂,拟旨!”
“五城兵马司自今日起由魏国公徐辉祖统领,京城马上戒严!着魏国公徐辉祖、武定侯郭英、江阴侯吴高共掌京营,各卫无令不得擅动,否则一律以谋逆罪论处!”
“传旨天下各地驻军,严守各自职责,提高警惕,无旨不得擅动!”
“传旨所有藩王,无旨不得入京奔丧!否则以谋逆论处!”
老朱停顿了一下,看向梅殷等勋贵道:“诏曹国公李景隆、驸马都尉梅殷、右军都督佥事平安统领上十二卫,三人各点兵一千兵马入宫负责宫禁!”
郑沂手中毛笔沾墨即走,飞快地将几道圣旨一字不差地拟好,送到老朱与朱允炆的面前过目。
老朱看完,点头对朱允炆道:“允炆,你去用印!需要送出京城的旨意,六百里加急,送达各地!”
等朱允炆去拿玉玺盖印之时。老朱此刻居然掀开被子站了起来,对身边的郑沂说道:“郑沂,你继续写传位诏书吧!”
说完,老朱挪动双腿从众臣中间走了出去。
重臣们的脸上起来还布满了疑惑与迷茫。可是殿内宫人都知道老朱受了针,这可能就是被激发出的最后能量了,宫人们都呜咽着拜倒在地,重臣们也都反应过来,无比掩面而泣,压抑到极致的抽噎声此起彼伏:“陛下——陛下……陛下……陛下……”
那哭声绵长又哀怨,悲伤不已。
老朱站在殿外,先看了一眼头顶的朝阳,然后看向了视野里属于他的殿宇与土地,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咱,当年只是一个淮西村间到处讨饭的乞丐,只是皇觉寺里一个为了一日两餐而撞钟的小和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江河大地被咱踩在脚下,锦绣山川被咱所拥有。
在这古都金陵创下了帝业!
这汉人的天下,也是咱收复的!是咱让四等汉人,挺直了腰杆,变回了一等公民!
谁也抹不去咱的赫赫功绩!
是非对错,凭后人去说罢!
我就是我!我便是朱元璋!
殿内望着老朱背影的所有人仿佛也感觉到了他身上的那种舍我其谁帝王风范,他们不约而同地朝着老朱不住磕头。
老朱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征战沙场上的喧嚣声,那一声声胜利欢呼,那一幕慕金戈铁马,画面不断闪现,接着消失于永恒。
他缓缓回首,看向身后跪倒在地的人群,突然仰天豪迈笑道: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笑声壮烈激荡,震慑人心,声振九天。
——洪武三十一年闺五月初十日,明太祖朱元璋崩,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
……
南京城汇集整个天下的繁华,商贾、游人云集,若在平时,超过百万的军民百姓会把这六朝古都,金粉之地弄得热闹非凡,但眼下却是略显冷清,大街之上行人匆匆,酒馆茶楼客人寥寥。
没有一个人影的大街上,只有时不时传出来的小孩子哭啼与狗儿的吠叫。
京城的百姓虽然不知道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但是那一匹匹插着小旗、六百里加急的快马,可是都认得!
京城的百姓哪里不知道什么是六百里加急,这可是非紧急军国大事不轻动的,何况,还是这一骑接着一骑的?
人们的心里都在打鼓,他们都知道朝廷有大事发生了,没什么事别乱上街,待在自己家里最安全!
果然,随即整个京城便开始戒严了!
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