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古人的待客之道(2/3)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朋友对饮,意气相投,千杯嫌少,万语不够,诗人兴致高昂,狂喝纵饮,以至酩酊大醉,玉山将崩,于是想到打发朋友先走。
“我醉欲眠卿且去”,真诚直率,活画出诗人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双方得意忘形,不分你我的情谊。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狂士与“幽人”间超凡脱俗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之即来的口吻,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另外,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写村民踏地为节,边走边唱,用这种古老的行歌来为李白送行,古朴深情,别具情趣。
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把留客劝饮的场面写得芳香扑鼻,优美迷人。
在一个春风吹拂,柳花飘香的旅店,金陵子弟前来为李白设宴送行,就是酒店的美丽姑娘,也捧出新酿的美酒,劝客人品尝,如此火爆热辣的场面怎么不让诗人豪情满怀,沉醉不醒呢?
友情被李白演绎得何等fēng_liú潇洒,曼妙生辉啊!
中唐诗人刘长卿也有一首迎客名作《酬李穆见寄》,和杜甫的《客至》在表情达意方面大致相同,诗歌是这样写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对于女婿李穆的千里迢迢,孤舟相访,作岳父的刘长卿倍受感动,他急忙打扫庭院,大开柴门,准备迎接远客,可是青苔黄叶,家境贫寒,又让诗人深感愧疚,多少有点“来得好客无好酒”的歉意。
诗歌正是通过刻绘诗人迎客这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表现了翁婿之间的真情实意。
和前面的家常便饭或佳肴美酒待客不同的是,唐代诗人张旭却是以山中美景留客,高雅脱俗,别具一格。
他的《山中留客》这样写道:“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留客,原因很特别,山中风光实在太美了,如果朋友你不留下来欣赏,那可就是人生一大遗憾啊。
美在何处?阳光普照,万象更新,山光物态,生机勃勃,任凭你想象得到风光多美它就有多美:
是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的阵阵芳香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
应有尽有,无处不美!纵然晴明无雨,登高山,探幽谷,“入”之愈深,其见愈奇;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啊!以自然风光来洗涤人心,以勃勃兴致来感染客人,以深情劝导留住客人,如此留客,古今奇闻!张旭的奇思妙想谱写了一曲充满奇情异病
包括海南的岛民,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待客篇章。
像是宋末元初时,松江有一个叫黄道婆的贫苦女子,由于不堪忍受婆家虐待而逃出家庭,只身随船漂泊到海南,热情的海南古人,不仅收留了她,还教会了她制棉织锦,助其青史流芳。
“官僚参省设齐,施物盈满一屋。”
这是日本真人元开在其《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对海南人的宾至如归,写下的赞美之辞。
元开提到的“唐大和上”是谁?大名鼎鼎的鉴真也。唐天宝七年(748年)冬,日本僧人荣叡、普照,和东渡扶桑的鉴真等一行35人,在赴日途中遭遇台风,漂抵大唐延德郡宁远河口附近(今三亚一带),延德郡别驾、冯宝与冼夫人的后裔冯崇债派兵四百多人,把他们迎进郡城,好客的海南古人,不仅美食相待,还派出兵士沿途保护,护其一路平安。
乃至于或许苏东坡自己都未曾想到,他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渡海南下时,在前人眼里“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的海南岛,不仅没成为他的“鬼门关”,还吃喝不愁、乡邻和睦,“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写下了诸多海南人对其关照有加的诗文。
苏轼谪居儋州期间,和当地百姓该是亲如一家了。
不然,他又怎会在祭祀灶王爷的前一天,便开始惦记着,“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不然,他又怎会在《别海南黎民表》后,加上一句“新酿甚佳,求一具理,漫写此诗,以折菜钱”,夸赞当地村民新酿的酒不错,请村民送他几瓶,这首诗就当菜钱了。
不然,他又怎会在遇赦北归路过润州(今镇江)时,面对朋友“海南风土民情如何”的询问,给出了“风土极善,人情不恶”的好评呢?
以及宋代著名诗僧惠洪被流放崖州之时,历经艰险抵达琼州,琼州知州张子修见其伤病未愈,特地在城东北双井造庵,留其暂住养病。
惠洪在琼州逗留两个月后,便前往朱崖军贬所,在那里他写下了“天公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极写自己初吃荔枝的喜悦心情。
还有元至治元年(1321年),元太子图帖睦尔被贬来海南岛,寓居在琼州府元帅陈谦亨家,正好府中有一侍女名青梅,能歌善舞,声色并丽,使图帖睦尔动了心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