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当玩家?不!我要当上帝!(1/2)
“鲍勃?你在说什么?”
“小秘密?什么小秘密?”
“还是在说我投资的那家科技公司吗?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和乔布斯去查嘛?”
“我不相信,你们手上没有我那家公司的资料?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似乎是被骗了?”
呵……
回想着十二月初,江月那满是无奈的回答,靠坐在转椅上的罗伯特-艾格,便自嘲的笑了起来——被骗了?好一个被骗了啊!这压根就不是你被骗了,而是我被骗了吧!
什么东西都没有研究出来?
那你们现在是凭什么和google勾搭上的?对方为什么要收购你那家公司?
当派拉蒙的决策委员会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消息打的是头昏乱转时,迪士尼主席罗伯特-艾格,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又或者说,这一消息,那可是六大人手一份。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这就是好莱坞的大环境。
自好莱坞出现以来,每一年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并购案,这不仅是在吞噬别人,也是为了壮大自己,又或者说,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黄金时代消失后,好莱坞的盈利亏损比基本上就是1:9。
每年,只有百分之十的影片能够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一名能赚钱的导演、一名有系列制作经验的制片、一名有着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就成为了资方眼中的香馍馍,只要他出现了,发光了,那就必定逃不掉被收购的命运:詹姆斯-卡梅隆的光风暴被福克斯收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被派拉蒙收购、乔治-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和史蒂夫-乔布斯的皮克斯动画被迪士尼收购、克里斯托弗-诺兰的p挂靠华纳保命、梦工厂动画并入环球……
没错,所有人都得找个靠山。
甭管他在圈中到底有多么的牛哔。
为什么?
因为好莱坞的发行模式。
六大名下的电影发行公司,占据着北美市场90以上的票房收益,它们所控制的发行公司和分销网络都有各自的细分品牌,这些电影巨头往往只是作为实际制片公司的幕后投资者或者影片发行商的身份出现,更多的人不会将精力放在电影制作方面,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电影题材开发、预算融资、发行营销和电影版权采购等。
总而言之,在制片、发行、放映这条垂直工业链上,六大把控了中央渠道发行,而这才是整个好莱坞游戏当中的真正核心。
那为什么他们能把控呢?
因为威慑力。
虽然六大并不是一个整体,但在面对北美院线联盟时,他们就是一家人。
说得难听一点,在同档期的竞争当中,六大的影片总会获得院线联盟的更多支持,就算是狮门、相对论传媒、顶峰娱乐这些二线公司的作品再好,也会受到排挤。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很少会瞧见那些二线公司大放光彩的原因。
除了自身体量无法和六大比拟以外,那种院线排挤才是真因。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独立制片商被六大收购,成为巨头的制片厂,就变得很自然了。
‘宁拿巨头一分,不拿二线一块。’
这句话就是这样出来的。
人们为什么追求六大投资?就是因为他们把控了整个发行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罗伯特-艾格等人,会放任江火发展的原因。
因为江火从一开始,就在走他们的发行渠道。
在六大看来,江火被他们吃掉,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就看她最后偏向谁了。
就算江月三番两次在罗伯特-艾格的面前表现出不想被收购的意愿,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把控着发行的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让r影业死掉。
当他们六家都想收购这家公司时,直接就切断她的宣发渠道就行了。
各大媒体不给你上,各种报纸版面不给你买,没有头条,没有硬广,没有新闻……
你再去玩呗!
就算你有五十个亿的现金,你能撑多少时间?
北美院线联盟一看这种阵仗,自然不会给你排片。
你连宣传都这么水,我为啥要给你排片?
院线都是硬投资,养了一大帮子人,我们也是要恰饭的啊!
没错,甭管是哪一家,都把明星、导演、制片人开出来的制片公司,当成了自己的食物。
养蛊懂不?
就是这个意思。
你们先内斗,看看哪个的长势好,等情况差不多了,我买就是了。
整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而江火,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圈子当中,长势最好的那一只蛊虫。
不仅是因为她个人的票房号召力,还因为超水准的营销能力,以及创造系列的天赋……
再加上今年连夺两金的噱头……
如此一来,包括华纳在内的六家,其实都冒出了收购的想法。
江火作为猪圈里长得最肥最壮的那一只,她已经不需要在成长了,可以宰了吃了。
过往的事实已经证明,她是一个好的制片人,是一个好的投资者,对金钱有着敏锐的嗅觉;六大愿意接纳她成为一名小玩家,从此,就是真正的资本运作了……
但——
他们还没出手呢,就不得不停下来了。
是因为faebook吗?
不,是google。
如果说faebook在《碟中谍》营销上的身影,令六大刮目相看,那google在互联网广告的地位,那就是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