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入城(1/2)
伤者救治,死者安葬,汉军打扫战场完毕。
杨祚忽然引着一人走过来,说道:“公子,这是西盖马守将董和;这次末将入城求援,多亏了他紧急调兵,才能及时前来救援!”
“哦?”孙远仔细打量一下面前之人。
董和生得方脸短颚,浓眉圆目,神态虎虎生威;只见他双手抱拳弯腰一拱,行了一个汉军的军礼——拱手礼,说道:“末将见过公子!只因甲胄在身,不便叩拜,还请公子见谅!”
“不卑不亢,守节有礼!”孙远哈哈大笑说道:“董将军真不愧我辽东大将,颇有周亚夫之风骨!”
中国本是礼仪之邦,军力当然由来已久,汉代以前军人军人见到上级,特别是君主,都要将武器掷地,行叩拜大礼;后来汉文帝时期,有个名将叫周亚夫,有一年匈奴入侵,他奉命驻守在细流营这个地方。
皇帝去他那里检阅军队,周亚夫的部队并没有行叩拜礼,他的理由是将士身上穿着盔甲,下跪之后不易站起,如果遇到敌袭,军士就会猝不及防。
汉文帝听罢大喜,盛赞周亚夫治军严谨,军威盛大。
于是,从此以后汉军军人只要身穿盔甲,一律只行拱手礼!
董和本来不苟言笑 ,可是听到少主称赞,还将他比拟名将周亚夫,也不禁面色羞赧起来,连忙说道:“公子谬赞了!”
杨祚说道:“董将军看见城外大队高句丽人出现,本已分派军士紧守城池,但见末将前来求援,又听到少主失陷被围;他毫不犹豫急忙点齐兵马,倾巢而出出城相救!”
孙远听完大为感动,急忙紧握董和双手,口中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董和不敢居功,连连谦虚、谦让!
董和说道:“公子,先生,你们不是去候城,怎么来到西盖马了?”
“哎!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孙远说道。
杨渡说道:“我们用计巧出襄平城后,为防田、张二贼派兵拦截,只好深入高山密林而行,不期迷失方向与道路,经历几番波折与厮杀才走出来,没想到竟然到了西盖马城下!”
“现在冬春之际,正是高句丽人活跃的时候,诸位能安全走出山林,真乃天幸也!”董和说道。
“哎呀!”杨祚一拍大腿,叫道:“我带来东夷校尉部余部三百人,还在铜磬山口等着接应我们哪!”
韩成说道:“属下立刻去通知他们,让他们赶来西盖马迎接公子!”
“好吧!”孙远说道:“不过不用着急赶路,让他们缓缓而行,晚几日过来也可!”
韩成得令,匆匆上马而去!
汉军收拾完毕,清点物品,登记造册。
此战东夷校尉部将士死伤殆尽,老弱妇孺也损失惨重,倒是西盖马守军抓准时机,趁机冲杀,因此人马的损失微乎极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孙远将缴获的兵器甲杖、粮草马匹一分为二,平均分配;西盖马城守军分得一份,东夷校尉部也分得一份。
此战歼灭高句丽人一百多人,收获颇丰,加上先前所得良马将近二百匹,这下可高兴坏了董和,凭空得到上百匹良马。
汉人不擅长养马,因此汉地少马,汉军更是大量缺马;北方草原之地遍地牛羊,马匹成群,可是汉人想要得到一匹良马,那得花多大功夫来培养而不得。
平时马匹的饲养、培训,都是由玄菟郡太守府分派官员来做,大量骑兵马队都驻守在治所高句骊城,西盖马等县城平时只有马匹三百余匹。
汉军将士得到赏赐,无不雀跃万分。
孙远问道:“董将军,你说西盖马只有三百匹战马?”
“正是”董和说道:“西盖马县平日只有战马三百匹,自从春分过后天气回暖,高句骊人频繁出山劫掠边镇,杨太守(杨怀)收到末将战报,上个月底临时调拨七百战骑驻守西盖马城,归末将节制,用以应对高句骊大军攻击。”
“如若不然,今日末将只好率领仅有的三百骑,与高句丽人同归于尽了!”董和说道。
“原来如此!”孙远感叹道。
孙远、杨渡、董和、杨祚四人并辔,一起率领着全军将士、老弱妇孺进入西盖马城门。
西盖马是一个县城,县城有县城的规制。城墙高三丈(六米多高),宽两丈有余(四米多宽),墙体主要以夯土墩实,其间夹杂着许多砂石,非常坚固;城墙并不是很高大,但是城门却十分坚固,许多条石垒筑其间,城头上滚木雷石赫然可见。
城门宽两丈高两丈五,十分高大;城门以实木为体,用铁皮包裹其外,简直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门头上镶嵌着一块四尺大字:西盖马。
孙远看着城门上的石匾,奇怪地问道:“董将军可知西盖马的意思?”
董和挠了挠后脑,说道:“公子,末将驻守此处三年,却从不知西盖马为何意?”
“诸位谁知道,可否告诉我?”孙远看向众人说道。
杨渡说道:“公子,西盖马本出自高句骊语,意为养马场之意!”
“哦?”孙远问道:“此处为汉地,为何起个高句骊的名字?既有西盖马之名,那必有东盖马,东盖马又在何处?”
杨渡说道:“辽东之地,本来是东胡人的故地。战国后期,燕将秦开率军出击,驱逐东胡人,开疆拓地千里;后来,燕国又在辽东大地建立城池,修筑边墙,又派重兵驻守,这块地方从此变成汉人的疆土。”
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