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山名不周》

零点看书网(00ks.cc)

首页 >> 山名不周 () >> 第2章 不死泉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cc/151871/

第2章 不死泉(1/2)

马车行走在青翠葱濛的山道上,一路蹄声踏碎山岚,远远地离开了山下的硝烟,随着山势,渐行渐远渐出尘。

徐子敬把秦小雨揽在怀里,爱怜的目光注视着她童稚的面孔,小姑娘的神情和师姐一般无二。他也看得出她身体有问题,但是无论把脉还是用太清一气去探知,都看不出具体问题出在哪儿。心想,这几年师父师弟都在建康,他们的太清一气都高过自己许多,尚且束手无策,既然师弟说师父可能治好她,还是等师父回山再说吧。

不周山是整个大陆的圣地,这是天下人的共识。因为这儿是修行者的天堂,是医家聚居之地。

不周山九峰,峰峰不同,重点不是各峰景致不同,而是各峰修行的宗派法门不同,每一座山峰,都是一个宗派。

不周山七十二泉,一泉太清,说的是七十二家医馆,以不死泉医馆太清一气术声望最隆。

不死泉行医三百年来,足迹遍及这片大陆,且地无论南北,人不分贵贱,王侯将相黎黍百姓,均一视同仁,竭力救治。尤其不死泉于瘟疫、天花等大规模爆发病有独到处。太延五年,关中爆发瘟疫,三百白衣医士救长安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太和十五年,江陵鼠疫,不死泉医仙江城子孤舟渡长江,单骑救江陵塑像至今仍在。至于外科各种创伤,由于大陆三百年来战火连天,虽各家医馆均有独到之处,然太清一气这种神奇医疗之术,不死泉仍技高一筹。

不死泉每年都要选拔一批学业有成的弟子行走天下,且行医满三年方可回山继续修习。于世间悬壶期间,医馆对于寒庶佃奴分文不取,全凭仕族商贾出资供养。供养医馆,不仅是一种实力与荣耀,且可获得较高的民间声望,哪家所供养的医士医术越高,哪家的实力就越大声望也就越高。

三百年来,皇帝轮流做,而不死泉却声望日隆。

马车行至半山处,到达不死泉医馆山门。说是山门,其实是两棵并排生长的巨大三角梅。其时花开正浓,方圆百步全被火红的花儿覆盖。

一个消息迅速传开,下山八年的小师叔回山了。各种好奇的、惊讶的、激动的面孔出现在马车行进的路上。

廖云平心绪也有些激动,时而与几个熟悉的面孔打着招呼,对这种回家的感觉,他很难平静,也有些忐忑,幸好师父当下不在山中。

自师父云游之后,徐子敬便是这不死泉的代理掌门人,自然不少弟子前来问候。

不死泉所有建筑全是木结构的,就地取材于不周山,连一块石头都不用。最前边一处院子叫“白水馆”,取水为百药之祖意,为入门弟子的学馆,正北三间大堂为“没药堂”,是初级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派非凡。东西两边各四间宽敞明亮的庑殿式大屋,八间房屋像正堂一样也是用八种草药命名,左边远志、生地、决明、忘忧,右边空青、海月、莲心、当归,这八间是学堂。

马车在白水馆停下,自有弟子牵去安置,三人继续前行。穿过没药堂,便是“三分三馆”。这儿是从白水馆选拔出来有资格继续进修的学生的学馆,军中、民间一些医士经过考核也可在此进修。三分三馆在世间享有较高知名度,因为不死泉每年派至世间行医之人,均出自三分三。学馆取名三分三,自有告诫医士们在下药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小心谨慎之意,另一层则是不加任何掩饰的炫耀。不死泉有一种秘制丹药就叫“三分三”,是百年前一位擅长制毒的前辈在炼制毒药时意外配制出的一种,在进行外科手术时,以烈酒冲服可使患者完全感觉不到疼痛。前代时此丹毒副作用极大,甚至有人服下三分三丹后再没醒来,传至慕景弘,进行了改良,彻底去除了它的毒副作用,再没出现过因服丹而致死亡的情况。三分三与曼陀罗是其中两味主药,均有较强毒性,它的配比可谓妙到毫巅,稍有不慎便会致人丧命。“三分三丹”是不死泉三大秘制丹药之一,配方一向秘而不宣,军中对此虽垂涎已久,但也不敢造次,只能拿真金白银来换。

三分三馆却比白水馆规模小了许多,仅有一间正堂两间厢房,正堂,厢房是医士们研习交流的的藏书也不禁前院学子们前来观看,不过一部分是未经验证的病案和未加整理的医书,一部分则是巫术。三分三馆虽不禁巫术,但前来观书的弟子们总会受到敦敦告诫,太清一气未突破三重之前,观之无益,甚至会堕入邪道。

穿过三分三馆,便是名动天下的太清馆。

太清馆,其实是一座山峰。

不死泉医馆的山门、白水馆、三分三馆均在半山处,而太清馆则是整个后山和天柱峰。不周山九峰三十六洞七十二泉,其中九泉六洞均在天柱峰。峰内散落着大大小小形制不同的各式建筑,这些便是三百年来进入太清馆的医士们自行修建的居所,有的竟简陋至一间草庐,有的是一处洞穴,有的则富丽堂皇,亭台楼阁奢华至极。据说,那间已经快要倾圮的茅屋,竟然是发明三分三丹的前辈曾经的居所;那座豪华奢侈的殿堂,曾是前朝某位亲王来不周山炼丹时所建造。

当然,不死泉当世最出名—抱朴居。慕景弘父祖皆擅医道,且慕家世代为将,武医两项自幼便得家传。慕景弘少而聪慧,幼读《道德经》无师自通,八岁读葛洪《神仙传》,便萌寻仙访道之志,十二岁注《南华真经》,名噪一时。至三十二岁,突然辞

状态提示: 第2章 不死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