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武举(1/2)
就快要入冬了。日子一天一天冷起来,各大州县收到了上级的指示,在大大小小的城墙贴上了许清菡的通缉令。
通缉令上画的是一个标致的女子。百姓们在冷风中,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衣服里,瞥了一眼就匆匆走过了。
一个流放逃跑的女子,和自己的生活能产生几分交集?没几个人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许清菡乐见其成,借着天气冷,把王氏拘在家里。她让刘嬷嬷从外面请来一个落魄的绣娘,在家里教着小丫鬟们针线。一行人就早早点起炭盆,在屋里打起了叶子牌。
这是富贵人家兴起的玩意儿。
王氏从前成天做农活,冬天还要为家人做些棉衣,一年到头没个休息的时候。如今乍一见这玩意儿,稀罕得不得了,三人拉来末伏凑数,整日缩在后罩房里,倒也乐呵呵的。
许清菡喊了声“胡”,说着把自己的牌甩在了铺着茜红色绣牡丹绒毯的案上。末伏抿着嘴笑,把自己面前的铜钱推了过去。王氏笑嗔:“原来菡儿是来骗我们的银子的。”
许清菡笑道:“我可不敢骗嫂嫂的银子,不然回头表哥还不知要如何编排我呢。”
有了许清菡的银子做本钱,刘家彻底摆脱了以前的贫农身份。这几个月来王氏和二郎蜜里调油,好得跟一个人一样。
王氏闻言有些羞恼,瞪了许清菡一眼,又不知如何回嘴,只得低头打散桌上的牌,垂下去的脖颈透着微微的红。
程氏细细打量许清菡,见现在每日有她们引着她说笑,许清菡已经有心思和人谈闹了,脸色也不像刚刚搬来的时候那样苍白苍白的,心里不由长吁一口气。她伸出这个月刚开始保养的手,帮着王氏整理桌上的牌面。
许清菡盯着桌上的牌,神游天外。天寒地冻的,不知道爹娘的衣服够不够厚。希望岑伯懿能如约来她的及笄礼,到时候可以请他托岑将军,派人送些冬衣到岭南去。
几人各怀心思,程王二人很快就重新洗好了牌,末伏起头说了个笑话,四人又笑盈盈地打起牌来。
在京城,却有身强体壮的参试者,单着了薄薄的初秋衣衫,豪迈矫健地站在场上,等着武举的开始。
百姓好热闹。明明是呵气成霜的天气,还有人裹着厚实的棉衣来武举的外场,脸蛋冻得红彤彤地来看热闹。
听说北边战事吃紧,皇上要亲自来观看武举,遴选出镇北将军的人选。来比武的和来围观的,无一不是伸长了脖子往看台上仔细地瞧,可惜帷幕把看台遮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见。
虽说坊间传闻,十有八.九都做不得真,来参选的武修们还是铆足了劲,一个一个穿着薄衫,立得笔直笔直的,试图在皇上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江飞白虽然身量修长,但和旁边五大三粗的人一比,看起来不免有些瘦弱。
围观者都不往他这里看一眼,他们悄悄谈论着哪个最可能摘得头魁,有人已经眼红心热地在地下钱庄里下了注。
帷幕后面,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身着绣着锦鸡的官服,惬意地缩在垫着狐皮的座椅上,一双小眼睛泛着精光,透过帷幕打量着下面的场景。
深秋的风吹过,男子打了个寒颤,忙命身旁侍立的小厮:“再给本官拿个脚炉过来。”
小厮恭声应下,很快就捧了个烧得火热的脚炉过来。
他蹲下身子,小心地掀起男子的朝服一角,把脚炉往男子的脚下塞。
脚下顿时也暖融融起来。
男子满意地点点头,笑着称赞了小厮一句,心下寻思起来。
他好不容易在皇上跟前谋了这个差事,最好是能从这批参选的人中选出几个心腹。以他主考官的身份,做到这点不难,难的是如何不要被皇上察觉。
男子眯起小眼睛,在宽大的椅子上扭了两下,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细细盘算起来。
这肥胖男子的本名叫高辟,他还在未称帝的贾泽手下当个不起眼的幕僚的时候,就敏锐地察觉到了皇上对他名字的不喜,自己改了个名,唤作高毕。
辟者,君主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曰:“皇王维辟。”《汉书·五行志》有云:“辟遏有德。”
而毕,是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是主人手里的工具,是随意差使的玩意儿。
改名几个月后,高毕果然就慢慢得到了一些差事。再后来凭着本事爬到如今的位子。
高毕现在也没有想明白,自己那个识得几个字的乡绅老爹,何以给自己取了个这样的名字。
但他也非常感谢这个名字,否则的话,没有这个机缘巧合,他要如何透过皇上豪迈热烈的外表,偷偷窥见他内心的狭小肚量,难以容人?
说不定就落了个和许沉一样的下场。
想到这里,高毕又不自在地扭了两下。
小厮觑了觑高毕身上的三个手炉、一个脚炉,以为他是太热了,殷勤问道:“老爷,要不奴才拿走一个手炉?”
高毕斜眼看了小厮一眼,不说话。小厮摸摸鼻子,讪讪地闭上嘴。
看着时辰差不多了,高毕朝着一旁等待多时的副考官杨凯点点头。
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多会察言观色。杨凯恭敬地朝高毕拱了拱手,匆匆掀开帷幕的一角,走到了看台的最前面。
一直关注着这里的众人齐刷刷地把目光往这里投。
杨凯接过副手双手递过来的公文,扫了一眼,开口道:“皇上圣明,给民间的有才之士一个机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