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探听虚实(1/2)
泰山郡是兖州最东方的一个郡,整个郡就像是一把利刃般插入青州腹地,与青州的北海郡和城阳郡相邻。想要悄无声息,或者说趁叛军还没有察觉就进入北海郡,那么走泰山郡这条路,无疑是唯一的选择。
五万多平叛大军,严冬为童颜留下了一万多士卒,而剩下的死完余兵马随着严冬一同跋山涉水的疾行。
期门骑军被分散,形成一队队巡逻的骑兵小队。散布在大军的周围,以防有青州的探子发现。而严冬所下的命令,更是严苛,只要遇到稍有不对的人,就必须拿下,审问一番后,等大军过去,再放走。
沿途的百姓,更是在当地的衙门看管下,不得迈出大门一步,可以说今日,整个泰山郡都是一片寂静,躲在屋内的百姓,连大气都不敢喘几下,而趴在门缝偷瞄的人,更是不住蠕动着喉咙,待看到一个士卒目光看来,连忙转头,背靠大门,浑身颤抖着不敢再看,直到许久没有动静,这才又是放下心来,耐不住好奇的偷瞄起来,即便如此,那一排排士卒,仍旧没有尽头。
由于是疾行,严冬要抢在叛军还没有察觉的时刻突袭北海郡,更是为了迷惑东平陵的李炳德,所以大军自重粮草等一概没有携带,士卒们也只是带了两天的口粮,而沿途的县城,要临时负责食宿。
不过,说是负责,以严冬等人这样的行军速度,只多也就在泰山郡停留一日。而第二日,便会直接进入北海,围困北海郡城。
严冬率领着大军疾行的同时,李炳德也终于发觉了对面大营有些不对劲。
时至午时,正是生火做饭之时,但是对面大营,虽然炊烟不断,看似翻腾,可是外的细小,这不像是给士卒们做饭,倒像是那些穷苦百姓不舍得柴米而生火。
不对,这绝对有蹊跷,李炳德望着城外的大营,心中不再平静。
古时孙膑用减灶之计大败庞涓,这减灶之计,亦可反之而用,虚张声势。可自己又岂是庞涓。李炳德有些气恼,二话不说,当即下令:“来人,召集五千士卒,准备随我出城。”
随着李炳德的令下,正准备吃饭的士卒们一个个哀叹着丢下碗筷,拿起兵刃,有的还赶紧往嘴里扒几口吃的。
片刻,城内嘈杂起来,在这嘈杂声之中,士卒们也都集结在城门附近,等候着李炳德的号令。
只是还没有李炳德下令出城,谷封平就骑马赶了过来。
“李将军,这是何故?”谷封平急忙问道。
“本将怀疑敌军已经撤离,留守敌营的,只是微末之卒。”李炳德说着,翻身上马。
听此,谷封平心中一悦,急道:“李将军,你乃军中主将,我谷封平愿意充当先锋,一探究竟。”
说着,不待李炳德同意,谷封平骑马来到士卒之前,利于城门洞之内,喝道:“开城门,众将士,随我冲出去!”
“吱~~”
城门缓缓开启,谷封平迫不及待的冲了出去,骑马在城门前转了几圈,满脸的兴奋,意气风发的望向不远处的平叛大营,目光中露出几丝阴狠。
士卒们随着谷封平冲出了城门,朝敌营而去,一脸铁青的李炳德只好来到城墙上,盯着冲向敌营的士卒。
说来,李炳德理解谷封平想要报仇的心情,想要通过一场胜仗,向平王证明他自己,如果谷封平想自己请命,自己也不会不同意,毕竟现在也算是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总要给谷封平留着面子。
可是谷封平竟然不待自己答复,强硬的率军而去,这让李炳德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什么往日之友谊,更是消散。
要说,李炳德与谷封平也没有什么友谊,但是在李炳德的心中,谷封平绝对不是一个君子,更可以说是一个小人。俗谚常道: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所以李炳德很不想与谷封平相冲突。
而就算李炳德与谷封平之前有那么一些友谊,单单刚才的事情,也就将这份友谊给打散了。
友谊这情分说来好听,但是却脆弱的吓人,能够保持多年友谊之人,多半是日常生活中没有交集,亦或是平日里十分密切的人,但是这密切,却是以一方担待另一方为代价,或者说互相担待。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要有些许的不好之处,即便是孔子也是一样,也时常会后悔之前做过的错事。然而这些错事,大多都会被身边的好友所知,更有甚者,这些错事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好友。所以一个人成为你的朋友,他就必然会承受你身上的缺点,甚至会时常的规劝你,如果你所谓的好友都是常常在你身边恭维你的人,那这些人,就绝对不是你的好友。
或者,你把他当成了好友,但是他却没有把你当成好友,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从你身上得到一些什么。
真正的说来,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的好友,那些周围的人,多半是亲人或者与自己有利益想干的人,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友谊,也多半是对与自己有利益想干人等的一种错觉。
李炳德对此认识的很清楚,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好友,而谷封平就更算不上了,他没有必要去承受谷封平身上的缺点,所以此刻李炳德的心中,对于谷封平已经没有了任何忍耐的限度。
童颜正在营帐中与姚景相商,突然听闻帐外来报,说是东平陵城内有动静,两人脸色都是一变,难道这么快就被李炳德给发现了?
急忙走出营帐,童颜和姚景一同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