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伟大的客人(二)(2/2)
明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太平天国政府今后所面临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先生。您说的很对,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些很沉重地问题,”林海丰恭恭敬敬地直着腰板儿向前一倾身,“想跟先生您请教。譬如首当其冲的农民的土地的问题。您也知道了,目前我们的国内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向拥护我们的人民实践着耕者有其田的诺言。可是……长期的这样下去似乎也并不利于国家地可持续发展。有人说永远分田到户好,这样能够激励农民的生产热情,否则就会造成粮食不足,动摇国家的根本。也有人说,土地最终还要与其他资源一样,必须国有化,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集中一切财力和物力实现更大的发展。另外得几个大问题。就是有关共盟会的建设,以及基层组织的设置,还有军队的归属……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呵呵……亲爱地林委员,您这是给我出难题啊,”马克思先生开心地笑了一会儿,随后说到,“在对你们那里的各种实际情况没有百分之一百的了解情况下。即便我能说出我的一些看法,但那也未必就一定会是对症下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永远保持一成不变的理论,都需要顺应历史的进程而去不断地进行发展。所以,谈不上请教,咱们可以一起探讨。”
之后,马克思先生就林海丰提出的问题。结合他已经掌握了地太平天国政府的种种实际操着手法,表达了自己地客观而又中肯的看法。
在首先谈到似乎农民只有有了真正属于自己名下的田地。才会激发出更高昂的生产热情一事时,他并没有直接去回答林海丰的问题,而是反问林海丰,尽管在克里米亚与英法等国一战中遭受惨败,国内矛盾重重,但俄国的粮食仍然取得了大丰收,出口量激增,直接导致欧洲粮价下跌。而恰恰就是这个俄国,农民们还完全处于最原始的奴隶制度之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也会有所谓的热情呢?同样。在满洲人占据着你们的中国地时候,曾经也出现过所谓地康乾盛世。号称是国库充盈。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尤其是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的满洲人统治下,所谓地国库充盈不过就是农业连续获得了几年的好收成,从而使得他们更多地搜刮了些税收而已。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土地又都是在谁的手里?难道也会是“耕者有其田”?而且你们计算过没有,所谓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人民的收入到底是多少?真的比以前就好了许多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可见,无论是奴隶制度下,还是殖民统治下,抑或是什么别的制度下,农民们的热情是随时都可能会有的,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生存。农民们也许不情愿,但为了生存,他们依然要不得不去付出“热情”。所以,我以为,像你们那里所出现的这种争论,完全是对耕者有其田的偷梁换柱。
马克思先生认为,所谓的“耕者有其田”,那应该只是一个大的概括,不能抠字眼儿地认为只要把土地瓜分到农民的手中就是耕者有其田了。而如果有人硬要这样认为的话,那么请问,还有那些城市里的人们呢,他们怎么办?在这里,他又拿出了太平天国政府的那个“天下大同”的主张问林海丰,既然已经驱赶走了满洲殖民者,那好像就该在天朝实现“天下大同”了,可为什么天朝还要有天王、委员长等等?大家一起都当天王岂不是才算“大同”?那么,地是不是也要给城市中的买卖人、手工业者、工人、军人、官员等等所有的人都分上一块儿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既然你们的政府选择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希望走出一条天下大同的**道路来,那么,其实“耕者有其田”的真正含义就应该是,政府要为愿意种田的人提供他们所必需的土地,为城市中的市民提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土地归个人所有与否,而是在于无论是种田的,还是做工的,只要政府能做到叫他们人人老有所依,各个病有所养,真体会到当家作主的骄傲感,人们的热情那才会把被真正地激发起来,”马克思先生望着神情专注的林海丰,坚定地把手一挥,“否则,即便你外表做得再漂亮,唱的再动听,也都不过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论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