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定中原7(1/2)
袁绍此人若说是个无能之辈,他却能从小小的渤海郡一隅一步步创下偌大的河北四州基业。若说其有雄主之姿,他却又心胸狭窄、屡屡不听良言相劝,致使大好形势慢慢走向深渊。
就像如今这般,沮授谏言大军立即撤退,趁楚军没反应过来前渡河返回河北。若真如此言,那曾麒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因为他根本没考虑到这一点,关羽率军夜袭乌巢,黄忠领兵于半路伏击援军,而典韦指挥大营中的楚军主力已经做好防御,等待袁军来攻,从而自投罗网。
如果袁军抛起资重,趁夜色悄悄撤兵,等曾麒得到消息时恐怕已经是第二天天亮了,那时面对的只能是一座偌大的空营。而官渡距离白马津并不遥远,疾行一夜的袁军就算到不了渡口,可跑出百余里还是绰绰有余的,楚军再想追赶也就有心无力了。要是再被以逸待劳,打个措手不及,那可真就是得不偿失了。总之一句话,沮授此计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这三十来万袁军唯一的生路,可惜事与愿违。
袁绍经过慎重考虑(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是决定听从许攸、郭图的建议,赌上一把。派大将高览率三万兵马救援乌巢,剩余诸将领全部兵马进攻楚军大营,趁其空虚誓要与曾麒一决死战。只是这一决定,不仅将河北四庭柱的最后一位给葬送在了救援乌巢的路上,更将三十来万大军几乎全部留在了官渡。
一夜戮战,袁军不可谓不凶猛,不可谓不拼命。可眼前的楚军大营却是稳如泰山。凌厉的箭雨仿佛无穷无尽,射穿一个个的盔甲、盾牌。磨盘大小的石弹上下翻飞,碾压着袁军将士的身躯,挑战着他们的神经。不管多么努力,眼前的营寨就是岿然不动。
袁军死伤惨重,楚军却忍住没有出营反击。因为曾麒的命令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拖’。断了粮的袁军还能坚持几天?何必再做那些无谓的争斗,多出不必要的死伤。
天亮以后,袁军渐渐退去。可刚回到大营却传来了噩耗,袁绍一口鲜血喷出,仰面而倒。原来是救援乌巢的数千败兵逃回来了,带来了高览半路被伏击,混战之时又被偷袭乌巢成功返回的楚军两面夹击的消息。而且领兵的高览被楚军的一员老将当场斩杀。自此河北四庭柱成为历史。
“唉!悔不该昨夜不听公与良言,否则何以有今日进退两难之窘境。”袁绍躺在床榻上虚弱的长叹一声说道。
“晚矣!晚矣!如今曾幼麟派骑兵时刻游弋于四周,想悄无声息的撤离根本不可能了。”沮授一脸颓然的说道。
“还请公与先生出妙计,以救我军数十万将士之性命。”袁绍吃力的从床榻上坐起来,拱手说道。
“主公!唉!”沮授急忙扶住袁绍,长叹一声接着说道:“授无力救数十万将士之性命,只能救主公脱离险境。”
“公与有何妙计,快讲!”袁绍立即来了精神,大声催促道。其实对于普通士卒的死活他毫不在意,死了再招就是。刚刚说什么救数十万将士的性命,纯粹就是碍于颜面说的套话。
“唉!就让在下尽最后一次人臣之道吧!”沮授长叹一声,没有回答袁绍的话,而是面容坚定的起身离开了大帐。在场之人谁都看出来了,他可能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或许他已经对未来心灰意冷了吧!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入夜十分,袁军突然猛攻楚军营寨。一波一波的攻击毫不停歇,似乎不不计伤亡,不惜代价,一副不破营寨决不罢休的样子。
“老师!今夜袁军的举动有些反常啊!”
楚军中军大帐中,气氛丝毫没有被营外的大战所影响。曾麒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笑眯眯的正与郭嘉对弈。
“什么反常?应该说是一点新意都没有,还是那个老腔老调。”曾麒将手白子落下,不屑的说道。
“老师的意思是?”
曾麒没有回答郭嘉的问题,而是转身对典韦说道:“老典!传令宣高,袁绍逃跑不必阻拦。不过要替本侯给他代句话,就说让他准备财物到建业换取袁谭性命。”
“末将这就去。”典韦说完匆匆离去。
“老师!为何不将袁绍留在官渡?”郭嘉明白了,袁绍这是要跑啊!是要以强攻大营作为掩饰啊?不过让他疑惑的是老师为何明知对方要跑,却不阻拦呢?
“奉孝!为师问你,我军现在是否有能力渡河北上?”
“不能!七十万大军消耗甚巨,而且稳定中原几州尚需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已经是极限了。”
“若袁绍死在官渡,河北又会如何?”
“据嘉所知,袁绍三子素来不和,肯定会争权夺利,兄弟萧蔷。可是其内耗不休,不正好有利于老师数年后渡河北上,全取河北吗?”这一问一答间让郭嘉更疑惑了。
“呵呵!你说的不错。袁绍几子确实没有其父的本事,可以说是虎父犬子,若河北在他们手上取之易如反掌。”
“但你要知道,我等在三年两载之内根本无力北上。若袁绍死在这里,其子互相征伐不休,到时候留给我们的就是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而且谁又能保证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曹操不趁乱横插一手呢?”
“况且我等也不一定能留下袁绍,不过本侯料定,此战过后袁绍也没多长时间好活了。就当是让他替本侯看几年家吧!到时无论他在与不在,河北都会是本侯的囊中之物。”
曾麒说完内心十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