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命之 诅咒明天》

零点看书网(00ks.cc)

首页 >> 命之 诅咒明天 () >> 第 4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cc/169546/

第 4 部分阅读(2/6)

呼的胖腿搁到我床上来,“对于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既然它要变,那就接受它好了,我们改变不了事情本身,但我们

能改变自己。”

“我也想变,但怎么变?一穷二白又没关系,想进个好点的公司都不行。”

“嗨——你这人,毁都毁了!跟你废话了大半天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说着他指指自己的心口,又顺手掰了

根香蕉。这不要脸的心态!

“孤独的灵魂啊,在夜空中燃烧!”妈的,他居然开始吟诗了,“我感受到这里的火焰,漫天席卷而来,燃起我的衣衫,然后是骨髓,最

后是灵魂……”

“格老子你还有完没完?”我狠狠瞪他一眼,“你小子是来探病的还是来送葬的?”

“嘿嘿,无聊嘛。”他讪笑道,“要不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嘿,这事儿可奇了!是我这次出差遇到的。”

“不听了,我想一个人呆会儿。无聊你就先回去。”

实在不想听他那张嘴再放屁了,再说我也要好好考虑下我的未来。

“你妹一般几点钟过来?”他看看表。

原来如此,我说他哪那么好心陪我忽悠了一下午!

这臭小子!

我只好无奈地说:“六点。”

李耳的眼睛在放光。我看见了,是真的在放光,饿狼见了鲜肉那种光。

“兄弟可没骗你,包管你听了也想去那地方看看。怎样,我给你讲讲?”他满脸兴奋地说道。

“那你慢慢讲,我不担保不睡着。”确实有点困了,几乎一整天都在说话。

“行,绝不打扰你明爷休息。我开始讲了啊。”

闭上眼睛养神,一边听他的故事。

第十七章 百马图之谜1 失踪的工匠

“我是上周三去的浙江诸暨(zhu ji)。先乘飞机到杭州,再转火车到诸暨市。那里是著名美女西施的故里,到了那里肯定要去西施殿,瞻仰瞻仰西施的美貌。我去看了,其实那西施也没啥,还不如你妹漂亮呢!”

……果然是啰里八嗦的放屁,这小子就想拖时间等明星来。

“后来负责接待的小张硬要带我们去看什么‘千柱屋’4,还要在那住一晚说是感受感受文化古建筑的气氛。本来老子是不想去的,但这次出差是跟公司王总同行,那姓王的听了相当感兴趣,还非去不可了!我也没法,还不陪着去伺候着?”

“千柱屋离市区也不远,也就30来公里吧。可你别说,这趟还真没白去。那建筑群的确堪称雄伟,不同于常见的一家一户一个院子,而是一宅多院外围高墙,典型的庭院式组群布局。那宅子的总占地面积好像有近7000平米,长与宽的比例是黄金分割点。搁今天来看也许算不了什么,合着也就10多亩地儿吧。但那屋是清嘉庆年间修的,距今好像也有三百年了吧。据说,里头有一户人家,养的牛不用出门,轮流吃10个天井里长的草,就把那牛养得个膘肥背圆的。啧啧,你可以想象那是个多大的建筑!而且,你知道它的设计有多精巧吗?那宅子有10个大天井和36个小天井,1000多根柱子,房屋100多间。走遍宅子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太阳,雨不湿鞋帽!那里面的雕刻装饰也相当奢华,豪宅,标准的豪宅!可见当时修这屋的人家不知有钱有势到哪种地步了。”

我静静听着不发表任何意见。从学校出来,建筑设计方面的东西我几乎都没摸过,也难怪李耳会如此兴趣浓厚了,毕竟他一直都从事着相关行业。

“哦,对了,修那宅子的人好像姓‘斯’,是个里人吧,又是个大善人,所以当时道光皇帝还给他钦赐了匾额。”

姓斯?是我母亲家族的那个斯?

我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斯家是当地的大户吧,千柱屋可能是他们姓斯的老窝,不过现在住里边的人不全是斯家的了,听说土改时迁进了不少外姓。也算不错哪,毕竟他们老祖宗的老宅是保住的。这都是中国建筑史上伟大的文化遗产啊!”

斯家……老宅?怎么我没听说过?

李耳不知道我母亲就姓斯,估计他现在也没注意到我吃惊的表情。

“其实我想跟你说的事儿就跟这老宅有莫大的关系。”

我听到李耳拖椅子的声音,他向我床边又靠了靠。

接着是他吃葡萄的声音……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看到千柱屋正厅的照墙5上有一幅《百马图》,全是在青砖上浮雕拼幅而成的,刀功细腻神形逼真,真是艺术精品哪!连上面的牧马人也是刷马的刷马,歇着的歇着,吸烟的吸烟,睡觉的睡觉……问题就在这儿。”

说着,我感到李耳把他那胖脑袋凑了过来,睁眼一看,果然。

他凑在我耳边,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低声说道:“你猜我看见了啥?”

“有事儿你说,这屋就我们两个人,你他妈别老在我耳边哼哼!”我最受不了俩大男人这么暧昧,连忙往旁边挪了挪。

“别人要听我还不爱说呐!”这厮不服气地嘟囔着,好歹还是恢复了正常坐姿。

“白天去的时候倒没什么,就觉得是一幅雕得挺好的画而已。晚上在千柱屋里的一户老乡家吃饭,听那家的老人说,其实这《百马图》上只有67匹马,根本就不足百马,当时雕刻这幅图的工匠不知何故,在活儿完成了大半时竟然不辞而别,斯家的人怕再请其他师傅来做风格会不一样,所以就这样留在那

状态提示: 第 4 部分阅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