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河白波扬 第八节 决定(1/2)
“那肯定不行的,既然这么多人诚信诚意的跟随我们,那我们就不能这样抛弃他们。”体察领导情绪的好下属----刘松见到赵宏面色不善,于是开始唱起了高调。
听罢好下属刘松的发言,部落联盟的首领赵宏脸上呈现出一种悲天怜人的表情,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也不同意这种建议,如果我们把新收留的人因粮食不足而让他们自生自灭,那么队伍得人心就要散了……”
随后在五个人注视的目光中,赵宏的神情再次变得坚毅起来,他用斩钉截铁的声音发言道。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我们不能抛弃他们!”
随后见到被刘松抢了先的其他的好下属自然是不甘落后,顿时李勇的意见遭到了包括董正在内的众人的一致批判。
其实批判李勇的所有的人都还有另一层的潜台词没有说,谁愿意将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去呢!
对李勇的右倾悲观消极主义的批判大会结束之后,李勇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原本就寡言的他这下更是成了闷葫芦,这次开会此后别人无论说什么他都不再发言。
其他人一期间都陷入了沉默,彼此都在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遣散一部分人的节流之路被封死之后,那只有搞粮食开源这一种办法了,但是粮食不是太行山上的石头,要多少有多少。从哪里搞粮食呢?最终会议也没有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只好不了了之。
……
九月八日,沿着井陉道西进的赵宏的队伍进入了上艾县的地界。
上艾是蔓延千里的太行山中一块方圆数百里的盆地。上艾的历史十分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属于冀州和并州的交接地带。
发源于太行山的绵蔓水从上艾流经,太行山中的井陉道说到底就是绵蔓水的河谷。绵蔓水自西向东从太行山中穿行,在井陉山附近绵蔓水由于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于是转过一个大弯,而向北汇入滹沱河。
因此沿着绵蔓水顺流而下便可以到达冀州的重镇真定。上艾以西也是连绵不绝的太行山,但是着逆着绵蔓水的河谷到达的源头,就到了太行山的海拔较高的山脊。在绵蔓水的源头转向西南可以达到另一条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洞过水。洞过水自东向西最终汇入并州的最主要河流汾河。在洞过水在与汾河的交汇处附近,此处的洞过水被当地人称为晋水。而在洞过水在与汾河的交汇处北面的有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就是整个并州的最重要的中心晋阳。因此顺着洞过水的河谷而下就可以到达晋阳。
上艾盆地的西南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谷,沿着这个山谷步行数日之后可以到达清漳水的源头沾山,沾山是上党郡和常山郡的天然分界线,沾山附近的清漳河畔,有一座沿河而居的城市,这个深山中的城市便是沾县。清漳河自北向南流淌,顺着清漳河侵蚀的太行山的河谷而下,沿途经过阏与聚,涉国等县城可以到达到达清漳河与浊漳河的交汇处黍窖邑。不过此处距离上艾已有数千里之遥。
唐虞夏商时上艾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上艾这里属于仇犹国。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上艾这个地方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周贞定王十二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周贞定王十六年,在晋阳覆灭智伯的领地也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分给了赵国。秦朝统一天下时上艾属于太原郡。西汉初,在此地设置置上艾县,仍然属于并州太原郡。东汉时期,上艾县被划分到冀州常山郡。
在赵宏的那个时空,赫赫有名娘子关便位于上艾县。新中国建国以后,上艾变为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阳泉市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晋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是全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之誉。赫赫有名的阳泉煤矿便位于上艾。
所以上艾是整个并州东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一个要冲地带。虽然这个时代的上艾还不是一个以煤铁闻名于世的重工业城市,但是由于是太行山中大面积平原以及丰富的河流,上艾有着附近地区中相对丰富的粮食和较多的人口。是井陉道中最重要的补给点。
此时已经快到农历十月,晚秋的天气不再凉爽,而是变得有些寒冷。虽然作为盆地的上艾有着地区性小气候,在四周高大山脉的阻挡下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略显温暖,但是丝丝的寒意还是让绝大多数人感觉到了冬日的到来。盆地的上艾没有像其他太行山地区一样险峻的山脉,但是其中也有众多的丘陵地带。而赵宏的队伍目前就行进在上艾的丘陵地区。
此时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晚秋的景色。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山林间铺着一层厚厚的枯黄的落叶,松松软软的,能陷进人的双膝半尺多深。脚踏上去发出咔咔的响声。一支赶着牛车,大约七十人的队伍就在这一片肃杀的气氛中顶着呼啸的西北风,沿着官道向西跋涉。虽然上艾比较产粮食,但是这些粮食目前已经被收割储藏在有院墙保护的高大村落中。而此时赵宏的队伍缺粮的问题却更加严重了。为了节约粮食,大多数人一天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