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古怪的军队设置(1/1)
讲史之前先做个重要通知:可能今天或明天封推,封推期间小爆发,每日四次以上更新,以回报众多“回马党”老大们的厚爱,鲜花可免,抓紧收藏!
石柱把准备进攻思旺墟的3000起义军临时编成六个营,每营三三配制,即一营下辖三连,一连下辖三排,这已经是现代军队的常规标准配制了。
其实那时候清军也有营级建制,不过其营的规模不属于现代这种形式。
李家军独立支队的体制也近似现代设置,我们在抗战期间我国南方新四军的战斗序列里,经常能见到类似的支队下辖大队,大队下辖中队的军队结构。当然最为典型的还是二战时日本人的编成:军(相当于集团军)下辖师团,再往下是旅团,团,这中间就出现了支队、大队、中队……
而太平天国当时的部队编制则非常古怪,可谓不古不今,不中不洋!
注意,我们眼下普遍管太平天国的部队叫“太平军”,我看许多文艺作品也这么称呼。但实际上当时太平天国自己人却从来不这么叫,他们称自己为“天军”、“天兵”,标榜自己是天父上帝的兵马;而清朝官府及百姓则因太平军蓄发,污其为“长毛”。
“天兵”或“天军”的设置,跟我们现在玩电玩或写玄幻乱设置有很大不同,人家有古代依据,是天王洪秀全在表兄南王冯云山协助下,按照《周礼》制定的!
《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洪天王自创的军制是,一名伍长管四个兵:“两司马”管五个伍长;李秀成被封的官是“两司马”,按理说可以带兵二十人,但天国的军制名头大得吓人,实际定员严重亏缺,一般一个军5000人,实则仅有大约两千人,相当于缺额二分之一,如果照这个比例计算,则李秀成手下实际可领兵人数为十人出头,因此我在书里说他是副排长已经抬举他了!
接着往下谈天军的军制。司马上边是“卒长”,一卒长领四个两司马;一名旅帅管五个卒长,一名师帅管五个旅帅,一名军帅辖五位师帅。军帅之上,再设“将军”、殿左殿右“检点”共36人,天地春夏秋冬“丞相”24人,丞相之上才是由前后左右中构成的五位“主将”,也就是后来在永安封王的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五个人。
像本书中提到的陈石柱的副手蒙得恩,官封春官右丞相。一个“军”五千人:“军”上面为检点,检点上面才是“丞相”。蒙得恩的军职是24名丞相里第三等第二名,大家感兴趣可照现代军制推算一下他的实际带兵人数。
这种军队设置古怪之处,是五五配制以外又多出一个四五配备,且基层四高层五,并无道理规律可言。“丞相”之职在古代地位不低,可放到太平军体制中最多也就相当于“方面军”司令,而且此等司令一设便多达24四位,而金田起义时“天军”总人数不过两万人,其中老弱妇孺又占去一半,可见洪秀全的好大喜功和哗众取宠!
另外想在“天军”中占据要职,就必须是客家人,亦即本地人所称的所谓“来人”。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包括李秀成全都是“来人”(客家人)。有人考证说韦昌辉是广西当地的少数民族壮族人,纯属主观臆断,原由是假如韦昌辉真是壮族,他压根就进不了天国运动的高层!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来”“土”之争是最直接因素。具体原因究竟如何,我将在里作描述。
总之,我个人认为像太平军这样官浮于事、军职重叠、虚构浮夸的军队设置,打打游击还能发挥其指挥的灵活性,而进行大军团运动作战则多有弊端。
bs一下这种古怪而异想天开的军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