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契丹雇佣军(1/3)
“这意味着什么?”
“以平均寿命六十岁计算,一个国家可以用于作战的成年男子以十五岁到四十五岁计算,也就是说可用于作战之男子只有整个总人口的百份之二十五左右!”
“而你们,竟然所有的成年男人全部做了战士!”
“这意味着在没有战争的年代里,契丹就只有饿死的份!”
“这意味着每战死一名战士,契丹的人口基数就在下降一员!”
“就算你们的女人再能生,只怕也顶不住这样巨大的消耗!”
“以这样的度消耗下去,我甚至可以断言,契丹最多再过十年,就会彻底消亡在这个世上。”
“曾经的无敌传说,也只能是沦为一场笑谈,供后人瞻仰而已!”
“为什么大唐大唐可以征战百年,却越打越强?”
“为什么飚悍英勇的契丹却越打越弱?这就是原因!!!”
李行周的大喝,令所有契丹人听得目瞪口呆。
那是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关于兵民比例的问题。
而事实上,兵民比例,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为什么封建时期,经常会有所谓的封建的出现?
其很大原因,就在于这种兵民比例上的体现。
从数学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即:边疆扩大一倍,领土面积扩大十倍。
举个例子:假设边疆领土长度为正方形面积,边长十公里,则领土面积一百平方公里。
边长一百公里,则领土面积为一万平方公里。后者的增长硬是比前者要多了一个o。
而就是这个多出来的o,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与弱。
军队的意义,在最初期就是守卫边疆,保家卫国。
他们不事生产,通过出售战争技术来为自己获取酬劳。
百姓付出一定的的劳动成果,来聘请这种武力护卫。
而通过上述的计算法则,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疆土辽阔的大唐,越是可以通过降低兵民比例而扩大生产,促进商贸。
在方圆一百平方公里,边境十公里的土地上假设需要一千名士兵守卫边疆,那么国土一万平方公里,边境一百公里的土地上,却只需要一万名士兵来守卫边境。
其战力在同比增长,其兵民比例却大大下调了。
相对的,百姓们所需要付出的,也就更少了。
其国力增长也就大大加快了。
正如李行周所说的那样,这正是大唐强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他们好战,尚武,却并不全民皆兵。
这为他们带来的是可持续展的计划。
大唐为什么可以威慑四方?
除了这巩固后方的需要外,还有就是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用于其他国家。
而他们的兵民比例,需要的粮食用度等,却又可以再一步下调。
聪明人,永远把战争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
通过这种烧钱行为,为自己博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这种政策制度也和大唐周边的地形态势,政治环境有很大关联。
毕竟一个政策,从不可能单独存在。
但是契丹不同。
契丹永远不缺少勇猛的战士。
但他们却连一个最基本的民生政策都制订不出来。
这,或许就是这个善战民族的悲哀了吧?
他们的祖先,曾经依靠强大的战事和无往不利的战绩为契丹掠夺得到过大量的财富,从而使契丹人信仰战争。
然而,他们却现同样是战争,正在使他们走向一条种族灭亡的道路。
而最大的问题就是。
他们已经没有回头的路可走了。
枯莫离有些困难地咽着唾液。
“契丹的兄弟,只会打仗。”
“可打仗未必就能为你们带来足够的财富。我记得,四个月前,契丹曾经有过一次劫粮的军事行动。可是那次,你们失败了。”
枯莫离长叹一声。
“又死去了很多兄弟。”
“在我看来,契丹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无价的宝物,可惜,却缺少一个能用好他们的族长。”
枯莫离大眼狂瞪李行周。
“混蛋!你是在指责我吗?”
“不,我是在告诉契丹缺什么?”
“缺什么?”
“剑鞘。”
剑鞘?
这个回答令大家都些吃惊。
这是什么意思。
李行周微一扬眉,脸上露出好看的笑容。
“契丹之勇猛,就如那出鞘之利剑,纵横来去,肆虐张扬。”
“”然而利剑无鞘,终日受那风吹日晒雨打霜侵之苦,岁月一长,怕也是免不了要锈钝。”
“每日磨剑,固然可以使剑锋长盛,却不知道剑愈磨愈短,兵愈磨愈小,最终还是不及一把剑鞘的保护来得实在。”
他看着枯莫离,缓缓地说道。
“所以,契丹缺的,就是那把可以罩在你们的外面,保护你们不受风雨侵蚀的剑鞘。”
李行周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契丹不缺猛士,但除了猛士,他们一无所有。
他们惟有靠打仗才能生存,可是即便打仗,他们也缺少炮灰。
有些时候,有些战争,并不是需要精英去打的。
一些炮灰或许更适合这些任务。
但是契丹的人没有选择的余地。
他们是好钢,却并不总是能用在刀刃上。
他们是一把纯钢的长矛。
却并不是什么战士都能挥舞得动。
如果换作是大唐将领,他们会豪不犹豫地把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