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守林人与山楂红(三合一)(2/4)
胡轶韬以这种方式来构建他们两个人之间合作的信任基础,无疑是很聪明的。
这会让他整个人都特别的无害,让人对他产生好感。
但这种真诚也很可怕。
因为杨严发现才不过一年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被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影响……
也就是说,他开始依赖胡轶韬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杨严一度觉得不是胡轶韬太简单,而是自己看不清他的复杂。
这种感觉让他百感交集。
自己所做出的一切决定很有可能都是被其他人所影响着做出来的——杨严不大喜欢。
好在他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清醒的认知,不然极有可能被胡轶韬带到沟里,成为实现他人理想的工具。
杨严知道按照胡轶韬的规划走,他可能会一步步走得很顺。
但被别人安排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胡轶韬见杨严不再开口,想了下,觉得按照以往和杨严打交道的经验来说,自己直接一点,交流会更加有效。
于是他和杨严说了自己的意见:“最近公司有一批演员希望能得到公司的支持组建个人工作室,我的提议是如果可以你不要参与这件事。现在你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尽管看上去前景不错,但根基不牢,与其争取权限不如趁此这个机会从公司那边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杨严很利索地点了头,没什么好犹豫的,他原本就是这么想的。
开工作室的事情不急,时机还没到。
胡轶韬见杨严答应地很快,有些诧异,但还是尽责地解释道:“近几年来,娱乐圈的风向变得很快。早几年还有外来投资者充当冤大头为影视圈的人买账,但现在他们都学聪明了,影视公司不肯给他们入场券,他们就自己想办法,工作室就是一个试探,他们想通过投资明星工作室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娱乐圈。先头兵总是死得快,所以先期组建工作室的演员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但是先到者先得啊,大风险永远都伴随着大利益。
杨严知道胡轶韬这么说有一半是关心自己的事业,一半是害怕自己组建了工作室心就大了。
心一大,就很可能不听话了。毕竟一个老板不可能什么都听经纪人的。
“我知道了。你说吧,打算做什么?”
胡轶韬把平板递给杨严:“你看这篇影评,分析得很深入,我觉得可以把这篇影评在微博上炒一炒,再引领一波组团二刷、三耍的观影狂潮。”
杨严认真看完影评有点惊讶,他倒是没想过这部电影能够从这个角度分析。
他问胡轶韬:“这个宣传方向,会不会有一点牵强?”
“你注意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近期的通稿都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吗?”不等杨严回答,胡轶韬抽出一份人x日报,指了指上边的首版新闻: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部电影的全球热映引发了观众对历史的探究,近期《狄仁杰》电影小说正在热卖,荷兰籍作家高罗佩创作的小说《狄公案》也再次获得书市关注……《狄仁杰》现象”也同时让唐朝、武则天成为全球网络搜索热门关键词,《狄仁杰》票房热卖创造的文化影响可见一斑。
杨严“啧”了一声,道:“厉害了,这意思是文化输出?可是咱们的电影可没这么高大上。”
胡轶韬无所谓道:“能上地方报纸也行。”他指了指平板道:“我觉得这篇影评说的很不错,《山楂树之恋》完全可以作为宣传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宣传电影嘛,老三是为了国家才染病与初恋爱人分离的,这种正能量的电影怎么就不值得被二刷、三刷?一亿票房绝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杨严不知道这种宣传是否有效,但他知道一部有着暗线的电影确实是个吸引观众观影的噱头。
他笑着说道:“你这是要把人家发行公司的工作都给抢了?”
胡轶韬耸耸肩,“当然是合作,我只提供方向,顺便助推一把。”
薛斌是一位电影爱好者,他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上一部电影,犒劳自己一年下来的辛苦工作。
为什么说是一年?
因为他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区瞭望员——很像是在童话故事里会出现的那个住在森林边缘处,有着一座小木屋,还有属于自己的瞭望塔的那个守林人。
守林人的使命是为每一个迷失在森林中的人指路。
但是薛斌的工作不像童话故事中的那么有趣,他的工作简单又枯燥,让他长时间地处于孤独。
在大兴安岭地区,每座瞭望塔上只有一位瞭望员,除了每隔几小时在对讲机里做简单地汇报,没人可以交流。
塔上没有信号,不能使用手机,最难熬的时候也只能靠看书来打发时间。
塔下的小木屋,只有瞭望员一个人居住,独自做饭、睡觉、工作……
孤独是守林人永恒的宿命。
薛斌喜欢斑鸠,不喜欢大雁,因为斑鸠会呆在它生长的地方不会离开,这让他觉得得到了陪伴。
林区很大、很大,几百种野生植被茂密覆盖,数不尽的野生动物生活在其中,偶尔也会有一些不请自来,到他的小木屋登门造访。
这是彭继华绵绵山林孤寂的生活中一份别样的记忆。
而另一份鲜活的记忆则是电影。
他从小就喜欢电影,他也从来也都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如果没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