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发展 下(1/1)
刘峰坐在主位上听着宣导司众人的争论,一开始还听的有滋有味,听到后来,一股烦躁的情绪便不可抑制的涌上心头。
尤其是听到他们为了某些学科应该深入到哪一步而争论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教材的选取既要符合实际,也要有长远眼光,我听你们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在以前的那一套体系里打转。
四轮车里面的结晶核心、超级稻田里面的稻种和土壤,药田里面的药材,这些更为重要的事情你们都没有提到,蜀汉花这么大的代价,花这么多的资源和金钱修建学堂,不是来普及识字率的,蜀汉的现代人有几个不识字?
有这个钱,还不如多修几条路,多开垦几块农田来得划算。”
刘峰是真动怒了,当初在力主普及学堂的时候,为的就是能够让蜀汉的幼童、少年尽早接触这些东西,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概念在。
即便是模糊的,或是没有体系、误人子弟的,也必须编进教材里。
他们现在提都不提,显然是忘了初衷。
以如今的局势,你学习语文、数学、地理、农学固然有作用,但发展潜力有限,未来的趋势还是在这些匪夷所思的文明身上。
为了给这件事定性,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刘峰沉声说道:“对于结晶核心和超级稻田,研究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现在就把这件事确定下来,你们可以用结晶科技和灵力科技来称呼,此次教材要编进去,分成两个学科来授课!”
他此时也不去问师资的问题,强硬通过,过了片刻,又从案桌上拿起两张建造图纸,接着说着:“这是造纸工坊和印刷工坊的建造图纸,有了它们,以后纸张和印刷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这可是好事啊?”众人一听,脸上都流露出一丝喜色。
蜀汉以前也有造纸厂,不过采用的都是土法,不仅产量低,质量也极差,现在有了能够制造出白纸的工坊,心里自然高兴,更别提还有印刷工坊了。
而对于能够凭空造出东西的建造图纸,宣导司的众人也已经有了免疫力。
这兴许又是一种不为人知的“黑科技”。
轻咳一声,看到众人的注意力被重新拉回,刘峰沉声说着:“这两个工坊的出现,势必会让纸张的价格暴跌,同时也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崛起,包括小说、故事、话本、杂志、报刊,都会逐渐兴起。
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但也不能被有心人利用,用文化产业的包装,来抹黑蜀汉。”
“你们宣导司责任重大,既要管好宣传和教育,这一次也要负责文化产业,所以需要你们去把好关,凡是不利于蜀汉发展的、破坏蜀汉形象的一切小说、杂志、报刊等,都不允许投入到市场上。
此外,宣导司也要成立官方报刊,用来宣传蜀汉的功绩、成就,同时对舆论、舆情进行引导,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说完,刘峰坐在主位上看着众人,示意他们继续补充。
他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至于如何去引导,如何创立官方报刊,就只能交给宣导司的人来处理了。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等到天色渐晚,众人才相继离开。
——
两日之后,在经过修改以后,宣导司公布了最终的教材方案,在这里面,正式添加结晶科技和灵力科技这两个学科,为此次的教改风波画上句号。
一个星期后,宣导司成立了蜀汉第一家报社,第一期《蜀汉报》也在同天大规模发行。
也是在这一段时间,以钱塘县为起始点,山阴县为终点站的官道开工建设。
这条道路途径钱塘、余暨、山阴三县,规划里程一百二十五公里,数十个单位共同参与,总投资一千九百万元,预计完成时间为半年。
除此之外,另一条从富春县为起始点,途径大末、乌伤、诸暨四县,最后汇集到山阴县的二期工程也同时开工,此道路规划里程三百七十五公里,总投资五千六百万元,预计一年的时间完成。
两条道路的标准一致,都是清一色的石板路,宽十二米,可以保证三辆蜀汉战车同时行驶。
一天之内,财政司狂撒七千五百万元,如此规模,甚至要超过之前所修道路的总和。
这还不算完,随着越来做多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整个蜀汉仿佛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遍地都是工地。
人员往来频繁,大量工作机会被释出,之前遍布在山阴、乌伤等五县的流民摇身一变,成为了建设工人,不仅提供吃住,还有一笔工资可拿,一口气解决了赈灾、安置等问题。
顺带着,还为五县的货币化改革提供了基础。
在这种情况底下,一支从荆州出发的“和亲”队伍也在此刻进入了蜀汉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