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恨不得插上翅膀(1/2)
;张琰的生活跟紫华的发展一样紧张而有节奏,几个月来,他在新闻现场、报社和陆师大之间穿梭和切换着,在浩达棉纺织厂蜗了几年,他像被生活压扁的弹簧一样一下子猛地反弹了起来,所有的能量几乎都在这一年爆发了。
他的每一天都会射进明媚的阳光,热血在身体里汩汩流淌着,就像当年在洛明工来学校担任希望文学社社长时一样激情满怀。他觉得自己从事的不是一般的工作,不是冰冷的机械生产,不是小工业者谋生的手艺,而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工作。
沙岩是他新闻道路上的导师,是他人生前进的引路人。每当急急地行走在新闻采访的路上,他不时会想起沙岩常常给他说起的普利策的那段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
经过一年多的考验和磨练,张琰的业务能力一天天成熟。紫华报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城媒体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无论是报纸的发行、广告还是新闻本身,竞争都异常激烈。
一场即将开始的报业洗牌大幕悄然拉开。各家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竞争,无论专业性还是新闻性都越发深刻,激烈的竞争带给读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各家报纸的新闻质量在不断提高。
独家重磅新闻成了媒体必争之地,《紫华生活报》社会新闻部还成立了新闻调查组,主攻新闻调查报道,这段时间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监督报道。
当紫华许多人对某种现象的认知还处在混沌茫然时,沙岩就跟尖刀连的连长一样,带领张琰和几名记者一起深入现场采访,探询真相。这段时间他经常性地不坐办公室,连早会或者下午的编前会也委托记者去参加。
沙岩最喜欢说给张琰和调查组记者的一句话就是《南方周末》的这句话:“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他说,一个优秀记者的劳动是非常艰辛的,是要靠勤勤恳恳地默默耕耘,只有战斗在新闻第一线,才能完成一个新闻人的使命。要当记者就要当有利于读者,有利于社会的记者,而不是当那种会议记者、红包记者和只编辑通讯员稿子的记者,那些记者都不是记者,是新闻队伍里头的柚子、混混……
沙岩的坚定勇敢和对新闻的热爱让张琰非常感动,只要他在身边,他就能感受到楷模的力量,不知不觉就变成勇敢的新闻战士,一次次惊险的调查采访和一篇篇令人震撼的报道就是一个个点亮的火把,在沙岩的带领下他就是点亮火把照亮事件真实的人。
这段时间,一幕幕的工作像电影胶片一样,一点点从光影里划过,无言的紫华留下了调查组忙碌的身影。在万家团圆时,他们正奔走在温馨意浓的城市里;当辛苦了一天的人们酣然入梦时,他们匆忙朝一个个新闻现场赶赴,他们是时代的望者,是树林里的啄木鸟……
新闻成了张琰的知心恋人,成了他的真心兄弟。渐渐地,他跟沙岩一样对新闻工作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热爱,跟他一样对新闻采访变得痴迷和狂热、痴狂甚至癫狂。他们用自己的一双眼、一支笔、一页纸、一个镜头将新闻事件的真相一一传递给读者,用沾满泥土的脚步,替紫华的老百姓探询真相,一次次把真相揭露于整个社会,一回回满足着老百姓的知情权。
尽管每一条调查新闻都来之不易,期间充满了无数的艰辛和采访的风险,不时会遇到采访对象的欺瞒和对抗,可是,沙岩仍旧带着这支尖刀连冲锋陷阵。有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助推了法制的进步;有的报道促进着相关行业的成熟;有的报道让读者产生了对弱势人群的悲悯。
张琰每一天去报社时都觉得自己不是行走在紫华的街道,而是站在船头上望着远方……他如青春年少时考上中专那样的自信和兴奋,他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他憧憬着能把自己的名字跟《紫华生活报》一起写进中国新闻史。
今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微微泛黄的树叶把路旁的大树装点得秀美多姿,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从一座座拨地而起的新楼间穿梭着,温热的阳光跟秋风一起飞翔……张琰骑着自行车行迎风前行,胸膛荡漾着神圣的新闻理想……
有时梦想遥不可及,有时梦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只要跟追梦少年一样勇敢地追逐梦想,哪怕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只要单纯地、纯粹地、执着地向着梦的方向去,就一定会有阳光灿烂的未来。
星星点点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张琰身上,他不由得会冲着这些跃动的小精灵欣然一笑,今年是他成人后的第一个本命年,也是他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离开浩达投身《紫华生活报》,这一年,他阔别母校多年后,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中秋节之后的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这个国庆节陆风师范大学要放假,报社也要休刊三天,今天,他就要向沙岩主任请假,他要去遥远的轻露,要去见分别四年之久的胡宛如。
他已经跟胡宛如约好了,这是一件雷打不动的计划。新闻是他的梦想,胡宛如也是他的梦想,只要是在追梦路上,永远就是快乐的。
张琰与报社的距离在一点点缩短,他一见到沙岩就向他请假,然后就去火车站看看能不能提前买到车票,他一定要买到第一张开往轻露的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