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船上千的人(1/2)
在飞庐将第二批到达的人都安顿好了,吴娘子缓步往爵室上来,她有点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去见见邢秉懿和田春罗。
走到舱门边,她看到王妟一个人在门外守着,便止了步,舱门虚掩,有低语声从中传出来。
要不是王妟在这,可能吴芍药会上前听一听里面在说什么,顺便也就进门了,此时便一转身往爵室的女墙处走来,和王妟都没说话。
王妟搬过来一只凳子放到女墙后,吴娘子坐下,从箭垛口眺望远处的岸上,决定还是不去见她们了。
骑兵在河岸上都在大声叫“昏德公”,那一定是九哥有安排。
吴芍药怕见了邢、田二人,说话客气也不是、不客气也不是,会不会和九哥的安排有冲突,她和那个骑兵可不一样。
等回到了临安,骑兵一归队也就没人知道他是谁了,而吴芍药想躲都躲不开她们,以后还要朝夕相处,她想还是等着九哥到了再引见吧。
唯一让吴芍药想着的还有个姜郡君,也许她就在另几个脸上涂黑的人中间,可是如果专门再到飞庐中去找一趟姜郡君,那动静就又大了。
北方居然长久不再有动静。
吴娘子悄声对王妟道,“你总陪着我干嘛,我对这船比谁都熟,不用你。”
……
完颜宗弼分出来的五百骑兵天亮时已经赶到了辽河。
一路上他们跟着四太子连说声歇歇的人都没有,四太子真有急事了,而他们是西路元帅派出来的,万一误了大事,生气的可就是两位大元帅了。
他们跑的不慢,很快在河堤上看到了娄室宿营的遗址,但营址的规模却比先前小了,连马粪都干了。
从锦州经辽阳府、贵德州去上京才是正路,娄室和王妃们走的没错儿。
而四太子去东平渡的路走的人很少,因为日常往来韩州的公事太少,路也缺乏修缮,很明显不适宜王妃们的马车。
他们沿着辽河往前,一上午都碰不到个人,中午在河堤外的草坡上见到两个放羊的少年,赶着十几头羊,领队的金军把他们叫上来一个,指着河问他见没见到北去的船,少年说没见到,前几日一直下雨,羊吃了沾雨水的草会拉肚子,他们也是才来的。
手下有人道,“我们该吃些好的,不然跑不动了。”
领头者算了算时间,跑的不算慢,一路上尽吃干粮了,他说,“元帅在这里吃羊都要掏钱,我们也别搞例外,谁带钱了,快点拿出来!”
有人下马去草坡上逮羊,很快捉着腿抬上来三只最肥的,咩咩的叫,两个少年眼里转着泪花儿,不接他们的钱,只是说,“把羊皮留给我们就行。”
两天后,他们一无所获,对岸又发现羊群,只有一个人在放,但河面太宽了,喊的什么听不清。
“难道根本就没过什么船?但那些变小的营地是怎么回事。”
“加快走吧,总能遇到个人的。”
又两天后,他们到了辽阳渡口,一天后到了奉信县桥,地图上画的大桥不见了,但对岸却站了两名县里的公差,好像是专门守在这里的。
这里的河面不算宽,金军拢着嘴朝他们喊,“嘿——这里是不是——奉集县——?”
两名公差隔着河对他们很是不敬,只答了个“是!”
金军道,“桥呢——?”
两个公差都穿着崭新的行头,帽子也是新的,大声回道,“拆了!”
金军问,“为什么拆了——?”
公差很不耐烦,“你管得着吗?县令说拆了旧的才会有新的。”
金军说,“我们是西路国相元帅驾下的亲卫马队——管得着你不??还不快去把奉集县的县令叫来——!我们有紧急军务!”
两名公差一听这话上马就跑,很快县令萧三山带着随从赶到了。
萧县令衣冠楚楚,挺着身子朝对岸道,“船是过去了五艘,都往上游去了,但敝县能帮军爷们什么事呢?没船又没桥。”
总算打听到真实的情况了,四殿下推断的可真准,头目马上点手叫过两个手下,让他们赶紧去给四殿下报信。
而且这个位置碰的也是太巧了,奉集县桥连着山前朝西去的大路,要是再往北走到山谷里,也就没有近路可抄了,只有翻山越岭。
听了对岸金军的话,萧县令恭敬的说,“西路大军的军务小县不敢不听,前些天,西路副元帅也是卑职接洽的,小县这就立刻招集民役,连夜到山谷中勘察,但是要在哪个河段截河,还得凭军爷发一句话。”
四百九十八名金军长吁了一口气,下马吃着干粮,等到黄昏时对岸来了一百多号人,县令没到场,领着民役的是两名官差。
辽河两岸军民,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山谷里开拔——拦截河道。
头目说,“看看我们西路,就是比东路人做事牢稳!”
手下说,“再把河道一截,我们可就立大功了!”
头目边走边道,“这个不用说,你们想想,四殿下亲自领兵下江南,可他捉到赵构了么?”
手下道,“赵构都跑到金国来了,四殿下还到哪儿去捉他!这回我们能叫国相元帅、东路元帅和吴乞买皇上都瞧一瞧西路的本领。”
说是山谷,但两边的山都离岸太远了,两名县差好像是故意,领着民役走出去没几步,便跑到平坦的岸边朝他们大声请示,“军爷,看看这里行不行?”
金军急躁起来,大声喝斥,“你自己看不到这里行不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