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硝石制冰保鲜(1/2)
“你们二姐夫拉着他弟上山去了,说是要多呆两天,准备一次性弄够人家需要的数量。”放下儿子,二花儿从水缸里舀了一勺水吨吨吨的喝了,“我这才知道呢,你二姐夫硝制毛皮的手艺是跟着老猎人学的,他以前救过一位老猎户,人家为了感谢他,就传了他这门手艺,连他爹娘都不知道,他也没上过心。你说这人是不是憨的?”
她看似抱怨实则显摆的小心思让两个妹妹咬嘴偷笑。
“二姐,你和小侄儿还没吃东西呢,我给你们煮点粥,今天的拌菜还剩了些,就是没饼子了。”
和面也需要时间,她们俩今天忙了一天,现在都还有些手酸,原本打算休息一会儿,晚上再来和面,没想到二姐回来这么快。
“懒得弄那些了,随便吃点就行。”二花儿是个好打发的,可她儿子还小,总不能随便喝点粥就行。
大宝今天很认真的在家里帮忙理菜,为了表扬他,魏瑧特意给他做了炖蛋,都给自家弟弟吃了,总不能亏待自己宝贝大侄儿。
炖蛋需要的时间很短,魏瑧先给做上,让大宝看着火,这边她切碎了菜梗,舀了一勺稀粥,加入菜梗后再慢慢熬一会儿,等到菜梗软烂了,戳了一点炖鸡汤冷后凝出的油脂进去。蔬菜粥就这么吃很寡淡,加上一点点油就不同了,熬好的粥香喷喷的,连大宝都眼巴巴的看着大侄子的粥碗抿嘴巴。
“明天三姐给你和大侄儿做,今天教你的字可记下了?”
东唐的女子地位不算太低,家里条件好一点的都能识得几个字。魏瑧就捡着日常用的教了些给大宝,让他有个底子在,别到时候去了夫子那里啥都不知道,人还不得嫌弃他。
魏瑧倒是会《三字经》,可这时代还没出现呢,《千字文》六朝时期就有了,可也不是蒙学的学童能够读的。算来算去,只有《百家姓》最为合适,而且村学一般也是用这本做启蒙的。
魏瑧教了大宝两天,认识了前面二十个字。还给他那硬木头打磨后做了一只木头笔,让他在院子里的地上学着写。
大宝没有练过字,写出来的字不成形状。魏瑧也没为难他,毕竟用木棍笔和毛笔的感觉大不相同。她现在只是让大宝熟悉一下,真正开始学习之后,纸笔墨砚的支出是不能少的。这也就无形增加了她肩上的压力。
“今日我们接着学好不好?”魏瑧揉了揉弟弟的脑袋,“等你会背了,阿姐去给你买纸笔回来,等到拜夫子那日,你得会写自己的名。”
“三姐,我的名字是不是叫魏大宝?”大宝昂起头,葡萄似的大眼睛看着魏瑧,“这个名字不好听,不能换一个吗?”
“傻弟弟哦。”魏瑧笑起来,“大宝只是爹娘读书了,得请夫子替你取个大名。”
“为什么要夫子取?”大宝嘟嘴,“我想三姐给我取。”
魏瑧蹲下来跟弟弟平视:“三姐是女孩子,大宝以后是要撑门立户的男子汉,所以大宝的名字应该请夫子替你定。听话啊。”
大宝瘪了瘪嘴,要哭不哭的低头继续在地上画。
“我说三花儿,你给他取一个不就完了?以后他的字请夫子取不行吗?”
魏瑧微微张嘴想要反驳,却看到大宝偷偷的用眼角看她,目光中有一抹希翼。
“这样啊,我想想再说好不好?我们家大宝的名字得慎重一点,要是取得不好,人家会笑话你一辈子的。”
魏瑧把这事儿记到心里,她感念养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哪怕自己是个疯疯癫癫的小丫头,他们也没说丢弃自己,在临终前,还嘱咐两个姐姐一定要照顾好她。
现在她清醒过来了,就该轮到她来守护这个家,守护弟弟妹妹们长大。
想了好几天,魏瑧最后打算用“茂行”这两个字作为大宝的大名。
《离骚》中有“夫维圣哲以茂行兮”一句。茂行意指德行充盛,她不求大宝能为官做宰,只求他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好。
给大宝取了名字,自然不能漏掉四花儿。她的名字为“瑧”,是玉的名字,四花儿就跟着她取,名为“珵”,也是取玉为名,象征美好。
找了个机会,跟两个小的说了这事儿,四花和大宝高兴得不得了,要不是天色已晚,他们能跑出去大吼三声自己有名字了。
大花儿二花儿已经出嫁,变成了某某氏,这时候取个名字也派不上用场,再说了,只有年纪大的给年纪小的取名,没有小的给大的取名,她脑袋里过了一下便没往心里去。
第二日大早,四花儿和大宝很早就起床帮忙收拾,面是头天晚上就和好放在灶房的,其他的新鲜肉菜还得现做。现在家里条件不算太好,魏瑧便没有过分追求美味,她打算等以后条件更好了,得弄个地窖出来,存放瓜果蔬菜和肉类。
硝石制冰大部分人都知道做法,也是古代制冰降温最常用的手段。如果只需要保持低温,需要的硝石并不太多,而且硝石溶解之后可以再次蒸发结晶使用,算得上性价比相当高的矿石了。
想到天气已经越来越热,肉类没有冰根本放不住,早上的新鲜肉,到了晚上就变味了。大部分节俭的人把肉洗干净焯水之后继续吃,但魏瑧有点没法忍。
好在锅盔生意还算不错,她手上也有存了些钱。跟弟弟妹妹讲清楚了利弊后,她咬着牙取了一些出来,托二姐夫到镇上买了一袋子硝石。
“这是做什么用?”二姐送硝石来的时候,还以为家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