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谋定(下)(1/2)
姬康见朝堂文武官员如此,放下心来。
慢慢从王座之上,站起。
头戴的九旒微微碰撞,发出了“铮鸣”之音。
“众卿平身。”
“谢王上。”
年轻的君王在王舆之上,缓缓度步,言道:
“诸位爱卿,我燕国此番,与赵、魏、楚三国签定横强之盟,此乃用小惠,而套取大利也。不用小惠诱之,何能得我燕国之大利?”
“我燕国占据了齐地,对予中原各国而言,无不惊惧万分。若不分其地给予各国,各国必惹是生非,伐我燕国。如此,我燕国必战火连年,民不聊生。”
“如果这样,我燕国得不偿失。现如今,我燕国不贪,把少许齐地无偿给予各国,化解各国心中惊惧。从而安抚中原各国,不敌视我燕国,此乃我燕国必做之事。”
“我燕国把河西之地给予赵国,陶邑之地给予魏国,长城之南赣榆等地给予楚国,此乃小惠;而我燕国占据齐地之膏腴之地,才乃大利也。”
“只要我燕国与赵、魏、楚三国签定了盟约,这才可以名正而言顺。只要盟约一签,中原各国就是再惦记齐地,也是出师无名了。”
说到这里,姬康顿了顿,缓缓从王座之上,又再次走下。
“各位爱卿,手谈里有句俗话:棋差一着,满盘皆输。我燕国历代先王筚路蓝缕,方有我燕国一隅;如今我燕国又占据了齐地,可谓是正式进入到了中原之地。”
“如此情形,我燕国必须每一步都要走得稳稳的。行稳,才能致远呀!待我燕国再经略齐地数年,彻底站稳了脚步。这些……这些让出去的土地,我燕国……我燕国夺之不难。”
“占据齐地长城以北膏腴之地,乃我燕国谋取中原之第一步;与赵、魏、楚三国盟好,此乃我燕国立足中原之第二步;第三步么?……”
姬康说到这里,轻轻摇了摇头,没有再言。
阁相鲁仲连等一批燕国官员的到来,让姬康轻松了许多。
当前对于占据的齐地,正好为夏收之季节。
齐鲁大地,粮食收成可不是像燕地一样,一年一熟。
而是一年两熟,最次的地方也是两年三熟。
姬康下诏,对俘获十八岁以下,三十岁以上的齐军战俘,发其路费、生活费,回家务农,无需进行劳改。对其伤残者,给予治疗,发放钱粮。
所有齐国入籍民众,从六月开始,除享受与燕国民众一样的盐、布匹等各种优惠外。
姬康接着下诏,齐地今年的赋税全部免除,明年仅仅收取一成。待后年,整个齐地的税赋再正式按燕制执行。齐地各地官府,必须严格执行免税规定,否则重罪。
为保证齐地夏收乃至今后的秋收,姬康又下诏,燕国各郡县工业区的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在今年全部给予齐地民众无偿使用。明年后,再按燕国规制执行。
为安抚齐国民心,姬康在进城之时,就以后辈之身份,祭奠了自己外祖母赵威后之兄嫂,齐襄王田法章与君王后的墓地。
接着又以先祖周武王之后辈身份,祭奠了齐国开国国君姜太公的墓地。
五月下旬,燕国与赵、魏、楚三国派来的使者,正式签定了盟约。
阁相苏代与將渠等一行人,也随同三国使者归来临淄。
出使三国的阁相苏代与將渠等一行人,看到了临淄城现在也归于了燕国。
众人,皆百感交集。
尤其是苏代老先生,更是跪地大哭:
“苏秦大哥,你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我燕国谋划夺齐之事,在你走后,经历了二十多年,今日终于被我王实现了呀!”
姬康见此,也心生难过。
苏秦,阁相苏代的大哥,闻名天下的纵横家。为了帮燕国夺取齐国,只身入齐为间。最后身份曝露,被齐愍王车裂而死。
苏秦死时,毫无惧色,对天大笑,只言:“人世无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无为。然无奈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见斗沙片刻之美好,已足矣!”
言罢,慷慨为国而死。
死后,被姬康太祖父燕昭王,追封为“武安君”。
整个齐地的夏收,在燕国派来的官员与将士们的协助下,也顺利收割完成。
由于齐地今年的粮食,官府没有收取半毫的赋税。
齐国各地民众的粮食储存,反而远远超过了往年。就凭借这一点,许多的齐国民众,对于燕国的统治嘴上不说,心里却给予了承认。
再加上数十万燕军将士,不但无一人敢侵犯民众。反而在齐地,纷纷协助民众收割粮食,翻盖旧屋,挑粮担水等。
就凭这些燕军将士们的这些做为,就让齐地的民众“大开眼界”。
齐地的民众,简直不敢相信,世上居然有如此的军队。夏收过后,燕军这个“子弟兵”的名字,也在齐地被人们称呼起来了。
待一切走上正轨,在齐地设置郡县,就被纳入到了燕国朝堂的进程之中。
六月初,临淄王宫。
天气进入到六月,可谓是一天比一天热。
这对于从蓟都而来的姬康乃至燕国官员、将士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面对此景,姬康下诏,对于在齐地的官府,军队将士,按职位、爵位,增发不同的俸禄补助,起名“降温费”。
规定每年的六月到八月,凡是齐地官府,军队乃至享受俸禄之人,个个给予补贴。另外,在这三月之内,每人每月还可领取糖两斤,茶半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