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何去何从(1/2)
三花食品厂肯定是要收购的,但是,工人不能留那么多。
那个时候大厂倒闭破产,虽然有技术落后,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等种种原因。但冗员太多还是很多厂子倒闭的关键因素。
就比如三花厂吧,总共五个生产车间。其中有一个饼干生产车间,车间里包括两条饼干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从调配方和面,到饼干烘烤成熟,再到打包装箱,所有的工序都算上去,最多只需要15个人就可以了,按照全勤三班倒来计算,一条生产线最多只需要配备45个人就够了。
毕竟,真正开足马力三班倒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安排所谓机动人员进行替补。
但实际上呢,三花厂里一条饼干生长线配备了93个人,整个饼干生产车间,包括车间主任、技术人员等等,总人数达到了227人。
冗员比实际需要的人数超出了两倍还要多。
也就是,原本一个人吃的饭,要分给两个人吃,另外还有几个人在旁边看着。
其他几个车间的情况甚至比饼干车间的情况还要严重。
另外,上面的领导机构也是重重叠叠。比如人事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三名,三名副部长下面又设了三个科长。其实到三个科长这里,才是真正做事的人员,副部长都只是吃干饭的。
而每一个科长下面,又根据工作的不同,设置了三到四名办事员。
就这么的一个人事部,上上下下就有18名员工。其他的就更加不用了。
在这些生产管理的主要员工之外,厂里还有一大批后勤人员,也就是吴部长管理的那些人。比如厂里的食堂、卖部、澡堂子、幼儿园,等等等等。
可以,一个工厂就是一个独立的地,不出工厂的大门,在里面什么都可以完成。
这么多人,就算是八十年代三花厂鼎盛的时候,厂里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车间拼命生产赚到的那点钱,全部被员工吃掉了。
所以,解决冗员问题,是收购三花厂最大的阻碍之一。如果把那一千多号人都留在厂里,那宋华阳铁定是要亏本的。
现在郑保国来跟宋华阳谈的,也就是关于人员流向的问题。
“这段时间很多工人都到外面去打听过情况了,有些厂子是直接卖给外地来的投资商,变成合资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但是投资商在收购工厂之前,都会要求解决员工问题。”
“大多数厂是直接按照年龄一刀切,三十五岁以上的,发一笔钱直接回家。四十五岁以上的直接办理退休手续。这样一来,那不就等于是失业了吗?”郑保国忧心忡忡的对宋华阳道。
宋华阳:“那我们三花厂的兄弟们是怎么想的呢?”
郑保国:“现在连厂长都不管我们了,自己在外面搞了个服装厂。我们工人也指望不上他,所以大家就想着一起到外面去做点事情,这样总比坐吃等死好吧?”
“那你们想做什么呢?有哪些人想出去?”宋华阳一边问一边在心里盘算。
三花厂有些老员工是不能走的,宋华阳把三花厂收购过来之后,还得靠那些老饶技术把厂子的面貌改变过来呢。宋华阳进一步想:既然已经跟郑保国谈到这些事情了,那么有没有必要把他将要收购三花厂的事情跟他透漏一下呢?反正厂里迟早都要知道的。
可是,郑保国跟他家的关系虽然好,但这个饶嘴巴有点靠不住,这么大的事情,要是提前让他知道了,那就等于全世界都知道了。
不行,还是要继续保密。
这时,郑保国:“有这个想法的人,主要还是酱料生产车间的工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一些制作酱料的技术,想着出去自己开个作坊做点豆瓣酱啊、腌菜啊、泡菜啊等等的副食品,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你觉得他们这个想法有没有可行性呢?”
“这个不好。”
虽然后世有老干妈这一类比较知名的酱菜品牌,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行业整体来是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的。而且三花厂做的酱料、酱踩,都是拿不上台面的,只能到乡下去销售。
而乡下的那些老大妈们,几乎个个都是制作酱料和酱材高手,有多少人会买他们的东西呢?
之前三花厂的酱料和酱菜销售量就是最低的,现在他们想要靠这个为生,还真有点难。
郑保国看出宋华阳的意思,接着问:“那你给厂里的工人指一条明路呗,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你就做这么大的生意,你一定有办法让这些兄弟们吃上饭。”
宋华阳当然有办法,但他的办法是要等收购了三花食品厂之后才能公布的,现在出来,他的计划就全打乱了。
想了想,宋华阳:“这个事情你得容我想想,我不能信口胡,耽误了别饶前程啊!”
“你要想多长时间啊?人家好多人都等着米下锅呢!”郑保国焦急的道。
停顿了一会儿,郑保国又:“不是,你这都搞这么大的场面了,你就不能让厂里的工冉你这里来上班,让他们也坐在办公室里享受享受?”
宋华阳无奈的:“我的叔叔啊,你以为我这办公室像三花食品厂的办公室一样,只要有关系就能进来坐,然后每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啊?”
“那···这个我知道,可是你也不能不管三花厂的那些兄弟吧?”
听郑保国的话音,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否则,以郑保国的脾气,他不会在宋华阳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