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对症下药(1/3)
原来那日太史慈应邀前往管府赴宴之后,很快就从管统的口中探知他是袁绍那边的人。由于太史慈之前曾在辽东避难对袁绍一派一直都没什么好感。于是在趁势灌醉了管统之后太史慈直接跑路回老家照顾老母去了。只是他才在乡下待上没多久便听到了蔡吉被推举为东莱太守的消息。曾当过奏曹使的太史慈一下子就从中嗅出了阴谋的气息。话说蔡吉之前在黄县城头上已给太史慈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想来蔡吉虽有勇有谋却终究只是个十来岁的童子。生怕其年幼被欺的太史慈当即辞别老母再一次回到了黄县县城。
巧的是太史慈才到太守府门口就遇上了牵马回府的张清。说实话,张清之前虽答应无论蔡吉做出何种选择都会一路追随与她。但身为长者张清终究不能眼看着蔡吉以一介女流之身犯险于权谋的漩涡之中。更何况以这几日段奎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利用蔡吉做傀儡的意图已昭然若揭。可以想象一旦蔡吉失去利用价值段奎等人势必会将她弃之如履。此刻眼见太史慈来访,张清宛若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浮木。于是张清隐去蔡吉是女子一事不谈,将其余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事一股脑地都告诉了太史慈。并希望他能说服自家的小主公改变主意推掉太守一职。而太史慈也正有此意。两人就此一拍即合双双来到了蔡吉的书房。
虽说太史慈的造访让蔡吉多少有些意外。但看着他与张清二人眉宇间不约而同所冒出的一丝焦虑之情,蔡吉不用问也知道太史慈这是为了自己做太守一事而来的。这不,三人才各分主宾寒暄就坐。那一边太史慈便已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小郎君被推举成了孝廉?”
“都是各位长辈的谬赞。吉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蔡吉谦逊地作答道。
“小郎君莫要妄自菲薄。那日在衙门口小郎君的忠孝有目共睹。更何况这世上敢上城头与大军对峙的少年本就凤毛麟角。小郎君这孝廉就慈看来确也当得。”然而太史慈在将蔡吉夸赞了一番之后,突然又话锋一转道:“正如小郎君所言众人推举汝为孝廉是因为汝做了该做的事。不过这世上有些事情却是不该做也不能做的。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非但不会被人理解可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啊。”
早有心理准备的蔡吉自然不会三言两语就被太史慈给吓住。却听她对着太史慈明知故问道:“依太史将军看来吉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了吗?”
“小郎君以为凭汝的才识资历真能当一郡之长?”太史慈注视着蔡吉反问道。
承接着太史慈的视线,蔡吉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吉年幼学浅做太守确实有些贻笑大方。但是吉自负有一样东西能让吉胜任这一郡之长!”
“哦?是什么?”太史慈饶有兴致地看着蔡吉,想要从这个胆大妄为的蔡家小郎君口中听到一番精彩的说辞。
然而蔡吉只是朝天拱了拱手说出了一个很寻常的答案:“那就是吉对大汉的忠诚之心。”
对大汉的忠诚之心——这样一句话在汉朝似乎是个再寻常不过的表忠心之语。上自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鲜有人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至于有几人是发自真心忠于大汉就没人说得清楚了。然而蔡吉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在太史慈与张清听来却蕴含某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因为他们并不知晓蔡吉口中的“大汉”并非是一个朝代一家皇室,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但蔡吉的赤诚之心却已然被在场的二人所领会。于是太史慈与张清暂时不再去想如何说服蔡吉,而是静静地等她继续说下去。
就这样在两个壮年武将的注视下,外表年少的蔡吉侃侃而谈道,“吉以为当今大汉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天子蒙尘于奸佞之手,天下诸侯却不思勤王只知争权夺利。更有甚者还割据一方心怀不臣之心。若能以太守的身份统领东莱支持朝廷,也算是为大汉复兴出一份助力。”
听到这里太史慈虽感动于蔡吉的忠义,可还是狠下心对其直言不讳道。“小郎君有此忠义之心慈深感钦佩。只是小郎君莫怪慈说话难听。小郎君现下虽被奉为太守。可实际却并不掌权。况且东莱的豪绅们恐怕也不一定会认同小郎君的志向吧。”
“太史将军说得没错。吉眼下确实只是豪绅们手中的傀儡而已。但是既然吉现在做了东莱的太守,就代表吉比寻常人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蔡吉说到这里不由提高了,“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吉虽为女儿身却也愿为天下苍生舍身一搏!”
“什么!?汝是女子!”太史慈乍一听蔡吉竟是女子,不禁愕然地回头看了看张清。待见后者无奈地点了点头后,他这才相信蔡吉并没有开玩笑。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太史慈不由重新审视了一番眼前这个敢扮男装做太守的奇女子。可蔡吉在他审视下依旧神定气闲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于是过了半晌后太史慈开口沉声问道,“小娘子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
面对太史慈的问题,蔡吉端正坐姿昂首回答道:“是的,吉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白一旦踏上这条荆棘之路就绝无回头的可能。然则正如太史将军那日在城上所言,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吉虽非丈夫,却也拥有一颗报国之心。”
太史慈听蔡吉引用他自己的口头禅来说服他不由在心中为之莞尔。可是表面上太史慈依旧不动声色地驳斥道:“但是这乱世并不是光靠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