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节 夜渡汉水(1/3)
当郭嘉的飞鸽传书传到蔡吉手中时,齐吴联军正在为西渡汉水而做准备。话说组织数万大军渡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秋朝已退,但汉水下游水深江宽,战马无法直接趟水过江。为提高大军过江效率蔡吉遂命人在江上搭起两座浮桥方便车马渡江。
孙策和周瑜得知齐军要在汉水上架设浮桥,双双领着亲兵跑来江边看热闹。就见齐军先在汉水两岸把两艘,三艘,或四艘船联成一段一段的浮桥单元,然后衔尾徐行江中,组拼成桥。连接船只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竹子。起先齐军仅在两岸固定浮桥,后来因江心风大,为了稳住浮桥齐军便用铁链绑上三、四斤重的山石充当船锚固定船身。而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方,齐军则用大木排数层交差绑成木筏用来代替舟,以减少迎水面,降低桥身水压。
起先孙策与周瑜只是抱着好奇而又轻松的心态在旁观察,待看到造桥的齐军各司其职,不大一会儿工夫便搭出了浮桥的雏形,两人脸上的表情由不得地愈来愈凝重,愈来愈严肃起来。半晌过后,孙策终于忍不住低声向身旁的周瑜探问道,“公瑾,大江能架此桥乎?”
孙策所说的“大江”乃是指后世的长江的下游。长江作为华夏第一大河,历来都是南方势力用来自保的天险。而蔡吉在汉水架设浮桥的做法则让孙策不禁担忧有朝一日齐军会照葫芦画瓢也在长江上横架起数道浮桥。不过面对孙策的疑虑,周瑜却是一边凝视着江面上几近成型的浮桥,一边兀自摇了摇头道,“大江宽四百余丈,数倍于汉水,且江上风高浪急,仅凭浮舟难稳桥身。”
“若将楼船以铁索相连铺以木板乎?”孙策不甘心地追问道。
周瑜回过头冲着孙策似笑非笑道,“伯符,犹记得赤壁否?”
孙策经周瑜如此一提醒,立马就回过了味来。转而失声笑道,“若非公瑾提醒,孤险些一叶障目也。”不过孙策嘴上虽说得轻松,心里却是对齐军架桥铺路的本事颇为眼红。就听他跟着感叹道。“素闻蔡安贞深得墨学真传,能造巧夺天工之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瑜却是摆起了手道,“伯符有所不知,浮桥并非蔡安贞独创之物。新莽末年。伪帝公孙述为阻止汉军入蜀,曾于荆门、虎牙间架设浮桥,阻断江面,人称虎牙浮桥。此桥后被舞阴侯岑彭焚毁,公孙述亦兵败被杀。故浮桥绝非水战利器。倒是齐军架桥分工明确,井然有序,足见蔡氏治军有方。”
“公瑾言之有理。”孙策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其实就算没有周瑜提醒,孙策通过近些日子与齐军的接触,多少也见识了点蔡吉的治军之道。在他看来能将数万兵马操练得纪律严明、进退有度的人在军事上至少不会是个门外汉。
且就在孙策和周瑜你一言我一语地评品齐军之时,远远瞧见一席戎装的蔡吉在一干齐营文武的簇拥之下正朝他俩这边打马走来。孙策当即与周瑜一同拍马上前。朗声笑道,“齐侯连舟为桥,好生令人佩服!”
“雕虫小技让吴侯见笑也。”蔡吉拱手还礼。这倒不是蔡吉故作谦虚,实在是与后世的诸多著名的军用浮桥相比,眼前这两座浮桥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功用上都显得有些简陋。倘若听到刚才周瑜有关长江江面宽无法架浮桥的说法,蔡吉多半会报以人畜无害的一笑。因为后世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曾在长江采石矶段用三天时间“不差尺寸”地架好一座一千多米长的平坦浮桥。
而照目前的施工进度,齐军在前土遁旗主萧柏的指挥下,多半也能在天黑前架架好两座浮桥。所以在同孙、周二人寒暄一番后,蔡吉立马便自信地放话道,“浮桥落日前可成。孤今夜便会渡江,还请吴侯早作准备。”
孙策和周瑜听闻蔡吉要连夜渡江双双为之一惊,同时他二人也总算弄明白了齐军搭建浮桥的真正用意。而考虑面前这位女诸侯做事向来有章法,孙策当即神色一凌探问道。“齐侯急于渡江,可是刘备攻曹?”
“非刘备攻曹,而是时局有变。”蔡吉说着从怀中取出郭嘉发来的情报递给孙策。
孙策接过锦帛快速扫了一眼,旋即剑眉一竖冷笑道,“马超叩关请封?区区胡种亦想分封诸侯乎!”
孙策之所以会如此小觑马超。一来是因为两者没有交过手。仅比马超大一岁的孙策早已是割据东吴名满天下的诸侯,而马超则在他老爹进京为官之后才开始在凉州崭露头角。二来孙策的父亲孙坚早年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是唯一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英豪,官拜破虏将军并受封乌程侯。反观马超的父亲马腾直到前年才被曹操上表封为卫尉。也无怪乎孙策会对后起的马超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不过熟读史书的蔡吉却知马超既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忠臣孝子,也不是各色戏剧中的正义之友,更不是后世一些人口中孔有武力头脑简单的坑爹货。相反在蔡吉眼里马超是一位有勇有谋有想法的枭雄。任何小看马孟起的人都会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代价。历史上曹操直到经历潼关渭南之战,方才认识到马超的厉害,并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的感叹。
而从此番马超叩关求封的举动上来看,当下位面的锦马超不管是否有“信、布之勇”,至少他的政治野心与史书所载毫无偏差。须知马超的父亲马腾至多也就追求封侯拜将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个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