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虚值大钱(2/3)
的进言,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糜竺。因为曾经是徐州巨富的糜竺不仅是刘备的小舅子,同时也是刘备麾下最擅长经济的一名幕僚。然而迎着刘备热切的目光,糜竺却是甚为忐忑不安。须知糜竺此番也参与了直十五铢的铸造与发行,并向刘备提供了不少建议。如今眼见荆南因直十五铢闹得民怨沸腾,市井萧条,糜竺难免有些自责。于是他也跟着进言道,“臣以为习府君言之有理,应暂缓发行直十五铢。”
刘备没料到糜竺会附和习祯的进言,不免也开始有些心虚起来。且就在他进退维谷之际。忽听坐在一旁的诸葛亮拱手进言道,“君上明鉴,虚值铸币有利有弊。利者,如高祖铸三铢钱以充国库。弊者。远有王莽虚值大钱,近有董卓烂铸小钱。可见利弊之道,盖因人而异。”
诸葛亮的这番说辞可算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里。在他看来虚值铸币有利有弊,关键还得看人怎么去实施。想到这儿刘备忙不迭地脱口问道,“依孔明之言。此番钱荒之乱,罪不在直十五铢,而在发行之策乎?”
“正是如此。”诸葛亮颔首确认道。话说在过去半年中诸葛亮虽被刘备派往临烝,督令零陵、桂阳两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但在此期间他一直都密切关注着直十五铢的发行以及市井方面的反应。所以诸葛亮跟着便向刘备询问道,“据闻直十五铢入市后,市井百姓皆以物易物,然君上可知巨贾富户如何交易乎?”
诸葛亮的这个问题还真问住了刘备。须知刘备近些日子尽想着钱荒的问题,根本没考虑过那些巨贾富户不用钱该怎么互相交易。且见他低头思考了片刻。沉声探问道,“金银珠宝乎?”
“金银珠宝自是不少。”诸葛亮微微颔首道,“然据臣所知,荆州巨贾富户私下里多以东莱五铢易货。”
“东莱五铢?!可是蔡氏所发?”刘备略带诧异地追问道。
“正是。”诸葛亮说着又一进步解释道,“东莱五铢制作精良,不失黍累,故巨贾富户多屯有东莱五铢以备不时之需。”
“不失黍累?齐主不惧劣币逐良币乎?”这次发出疑问的是时任侍中的殷观。
一旁的简雍也不失时机地追问道,“若有人以次充好,假造东莱五铢,齐主岂不得不偿失?”
所谓劣币逐良币指的是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法定价值过高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不过出现这种现象的前提得要“劣币”拥有“法定货币”的身份。而在金属币时代如果没有统一的政权的话,最坚挺的货币必然是最大购买力的象征。
正如时下的大汉帝国以分裂成多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货币以及货币体系。荆国之外的地区根本不会有人傻到用十个五铢钱去换刘备的直十五铢。倘若刘备制造假币。他也不能太过短斤缺两,否则就会露陷。可这样一来对于缺乏铜料的刘备而言却是得不偿失。
所以诸葛亮跟着便一语点穿道,“若天下一统,劣币自能逐良币。然当今天下已成春秋战国之局,诸侯国币制各有不同。齐主更是严令,齐国境内只可通行东莱五铢。故东莱五铢非但不会为劣币所逐。反因其币值坚挺而深受各地百姓爱戴。”
“若是如此,孤便下令禁用东莱五铢!”刘备杀气腾腾地放话道。
可诸葛亮却是连连摇起了头,“君上明鉴,齐国盛产食盐、绸缎、棉纸、烈酒等物,若禁用东莱五铢,如何购得齐货?还请君上三四而行。”
诸葛亮此话一出,刘备刚刚燃起的气焰顿时就被灭得一干二净。其实诸葛亮完全用不着列举如此如此多的“齐货”,光是食盐一物就足以让刘备当场服软。须知食盐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而眼下市面上流通的食盐绝大多数产自齐国。东吴和西蜀虽也产盐,但是因其产量低,质量次,完全无法同齐盐相抗衡。故以齐盐所占的市场份额,蔡吉只要稍稍使点手段就足以令其他诸侯国的盐价上下起伏。至于像荆南这种不产盐的地区则完全就是砧板上肉,容不得刘备说个“不”字。
正是仗着有食盐这张王牌,蔡吉方才敢在小钱肆意的汉末,足量铸造东莱五铢稳定市场。而与食盐挂了勾的东莱五铢,也颇有后世石油美元的架势,不仅能作为硬通货在其他地区通用,甚至在荆国这种“劣币地区”,还可以超值购买当地物资。
其实蔡吉的这些个手段对汉朝人而言也并不算新奇。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五霸七雄之一的齐国就以商业维持国力,而足量有信用的齐刀币正是齐国商业控制天下数百年的利器。故而此刻只需诸葛亮稍加点拨,在场文臣谋士立马就明白了蔡吉在玩什么把戏。
这不,诸葛亮的话音才刚落,徐庶便忍不住连连乍舌道,“齐主不愧为女中管子,深得齐法家之精髓。”
糜竺亦跟着倒抽了一口冷气,“如此一来,荆南土产皆贱卖于齐商也!”
“何止土产贱卖。长此以往荆南铜钱怕是皆归于齐也!”习祯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道。
刘备虽不知何为“齐法家”,可眼见众臣一个个都脸色铁青得好似能拧出水来,他自然也能料想得现实情况有多么糟糕。于是乎,刘备当即便将面子问题抛诸脑后,赶紧向诸葛亮征询道,“孔明可有应对良策?”
蔡吉能借鉴后世经验,诸葛亮自然也能以史为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