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价高者得(1/2)
一两万多人的规模,在东汉来说,已经算是大军了,要知道一般的军队建制,都只有两三千人。
前汉时,是征兵制,军队建制动不动就是一两万,那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汉在与匈奴人的激烈对撞中,成就了帝国之名。
但到了东汉时期,基本改成了募兵制,常规军队很少,遇到大的战争就紧急招募士兵,等到战后又解散回家。
太平盛世时,这个制度自有其优点,国家可以节省大量军费不说,还能避免有些将领拥兵自重。
但等到世道乱了,缺点也就显现出来,一是士兵缺乏训练,彼此间磨合度不够,整体作战能力有所下降。
第二个嘛,身强体壮的百姓都指望着到处当兵赚钱,根本不安心种地,导致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孺在支撑农业。
在刘志看来,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募兵制要求士兵自带武器,导致民间无法禁用兵刃。
一旦有居心叵测之辈登高一呼,他们直接就能组成一支队伍,什么也不缺。
而且民间持械斗殴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与此制度不无关系。
所以他才想着试行世兵制,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刘志选择让董班等人秘密行军,主要还是打算瞒着朝中的内鬼,免得打草惊蛇,让公孙举沿着豫州或者徐州一路南下逃窜。
那样就真的要天下大乱,一发不可收拾了。
可是如此一支庞大的军队,怎么可能会突然失去消息呢?
甚至是杨俭手下派过去的龙麟卫密探,都毫无音讯。
这种种不可思议的情况,让刘志生出一种很不妙的预感,本来打算让单超加派人手过去探查消息。
但单超如今人已经到了泰山郡那边,而且他的人手主要都布局在京师,轻易不能抽走。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忧心忡忡,再也坐不住了,董班是他的亲信,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这么一支军队,总不能不明不白地出了事。
“来人,召徐常侍、南顿侯和、司徒尹勋和尚书令袁盱觐见。”
因为邓演的婚期就在本月底,所以这段时间刘志也没怎么打扰他,想着让他安心准备成亲事宜。
但现在情况危急,他身边信得过的人大多都派出去了,能够商量这件秘密任务的人,真的不多了。
最先赶来的是身在宫中的徐璜,最近两个月,他一直在负责发卖羽林军职位的事情。
成绩相当骄人,不仅把原先的空缺都填上了,还多发展了几十个。
而价格却被他一炒再炒,从最开始的二十万一人,到后来一路飙升,居然翻了一番多,普通羽林骑士兵也要五十万钱一位了。
而羽林郎则至少需要八十万到一百万钱,他充分发挥了价高者得的原则,共卖出一千左右的羽林骑。
再加上八十多名羽林郎,最后除去开销,共获利一亿多钱,实在是大出刘志的意料。
好家伙,这来钱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完全就是一点成本也没有啊。
难怪从文景之帝开始,历代大汉皇帝都热衷于卖官鬻爵,这世上再没有比卖官来钱更容易的事情了。
搞得刘志都十分心动啊,要不要再想点办法,多卖点职位出去?
不过他毕竟不是历史上那位昏庸无道的汉桓帝,对于卖官,还是秉持着慎之又慎的态度,轻易不能动手,否则他苦心改革的科举制度,还有什么意义?
趁着没人,徐璜简短地给他汇报了一下羽林军的最新情况。
那些世家子弟被拉到上林苑以后,在徐璜的特别“关照”下,纪律松散,无拘无束,每日里喝酒赌钱,快活到飞起来了。
他还刻意挑拨新旧两批羽林骑之间的矛盾,使得里面内斗不断,可以说现在的羽林军就是一盘散沙。
即使是有心人想利用他们来作乱,也是不堪一击,成不了气候。
“你做得很好,就这样继续保持,时刻关注羽林军的情况。”
刘志点点头,徐璜心思缜密,做事十分稳重靠谱,他还是很放心的。
不多时,司徒尹勋也到了,紧接着其他几个人也差不多同时到达。
这几人中,只有中书令袁盱知道董班带兵北上的事情,其余人等都是第一次听说。
“陛下的意思是,董班带领的两万大军断了音讯?”
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可不是一两千人的军队啊,上次段熲的情况不同,他是有意隐瞒行军路线。
“会不会是已经遭遇了匪徒,打起来了?”
尹勋提出的这个设想,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公孙举号称五万大军,虽然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但三万左右还是有的。
而且公孙举手底下联络了许多各地方上的土匪,这些人有些都只是声援,或者同时段举事,并没有随他东征西讨。
豫州境内同样有那么一两股,而且都是在靠近兖州的地方。
但这几股叛匪的规模都不大,应该不足以对董班构成威胁,何况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了,也不至于没有消息传回来啊。
“或者,不是董太守出了事,而是杨俭手下负责传讯的龙麟卫遇害了?”
一直侧耳倾听的邓演,说出了另一种可能,众人只觉得如醍醐灌顶,思路豁然开朗。
“对啊对啊,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应该很有可能。”
毕竟,要对付全副武装的两万官兵,很难。而只是对付几个龙麟卫密探,就简单多了。
几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