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初战宛城(下)(1/4)
两军阵上出现一个奇特的静寂时刻。
我和周瑜交换一个眼色,都察觉到对方也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思。
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大家一起撤退完事。
双方颇有默契地各自压住阵脚,缓缓收兵。
退后五里地,选好地势,周瑜令诸将都去指挥安营扎寨,自己和我讨论今天之战的得失。
来宛城之前,周瑜就说会先上去打一仗,所谓遭遇战,看看对方怎么个状态:军队分布、将领能力、军心士气什么的。现在,情况已然基本明了,下一步作战方案今晚应该就可以随之成型了。
中军大帐刚刚竖起轴竿,我和周瑜都还站在门口聊着。阿昌匆匆过来。
“主公,都督,田校尉回来了。”
哦,我看向周瑜。从新野出发前一晚,刺刃小队十名干将,连同我的近卫副队长樊定野及部分卫士,就全被周瑜撒了出去,几天来影儿都没见一只。
“快让他过来。”
刺奸三校尉之一的田烈很快出现在我们眼前。看他灰头土脸,满眼疲惫不堪的样子,明显是缺乏睡眠。
“段校尉已进了宛城。武关方向,正如都督所料,是赵颖。”田烈大概实在累得狠了!一!本!读!惚ㄑ约蛞怅啵只对周瑜一人c挥锌桃獍盐乙布拥奖槐u娴亩韵笾内k以内容方面,我不是很理解?
当然,我也没问什么。不是时候。
周瑜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吃饭睡觉,今天没你的事了。”
田烈应了,向我咧了咧嘴,做个苦笑的神情。我摆摆手,让阿昌带他赶紧下去歇着。
扎好营寨已是正午左右了,吃过午饭,我正在自己帐里闲坐消食。帐外人影一闪,阿昌慢慢蹩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别说。这家伙烹茶还是挺地道的。
“爷。请饮茶。”
我道:“嗯,放下吧,等会儿喝。”
阿昌应声是,把茶放在几上。
我看他磨磨叽叽,问道:“还有什么事啊?”
阿昌犹豫一下。我忽然想了起来:“是了,你的事……嘿嘿,我没忘记呢。”
阿昌大喜。顺势问道:“爷,什么叫杀手锏?”
我心想:“这家伙想得到什么的时候,真是思虑周详,精细得很哪!我随口说了那么一声,他居然也听到了。”不过那句本来就是个引子,难得他这么用心。我也不忍心继续耍弄他了。
“你玩过锏?”
阿昌肯定地点点头。
“小人精擅锏法。”
我心下一喜,很好,这下成了。
“去,把你的锏拿来我瞧瞧。”
阿昌应了,转身出去,到自己帐里去取备用兵器。
所谓锏,亦作“简”。因为其外观为方形而有四棱,形貌似书简而得名。这种兵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了。历史非常悠久。到唐宋时相当流行,列为十八般兵器之一。许多大将都会选修铁锏为护身短兵,最著名的就是秦琼秦二爷。
但在汉末这个时代,由于将士的护甲普遍较薄,并不十分坚固,刀剑斩劈刺戳的威胁仍然极大,因此,别说锏了,就算是更常见的铁鞭,也全被一同认做杂兵,俱非军中欣赏的武器。当时的兵器专家一般认为,军营里,有铁鞭作为这种又短又钝的杂器代表就足够了,因此,汉军中常见的三类九兵,有刀有剑有鞭,却没有锏。
因此,锏这种“非奥运项目”,就只能存身于民间武林之中。这样自然使得它流传的广度受到了极大制约。汉末三国时代,以鞭技闻名当时的武将还有几个,如黄盖、曹休、文鸯等,白风也精通鞭法,当然那是软鞭。但善于用锏的,确实一个没听说过。
“你怎么会使锏?”等阿昌捧着他的铜锏交到我手上。我一边抚摸观测,一边问他。
阿昌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小的跟甘爷时,他老人家觉得我天生力大,不适合学砍刺之兵,得修鞭、锏那类运力打击的武器。又说鞭性虽直,却也尚轻滑灵变,小的像只呆头鸡,练鞭也肯定不成。锏厚沉拙劲,正与我性子相合。因此,小的就习了锏法。”
甘宁倒真不愧是世家大族出来的,自身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锏这种冷门兵器也如此了解。他让阿昌选修锏技真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绝对科学。像阿昌这种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力量型选手,短兵器中只有锏最适合他。
“你跟我这么久了,我怎么没见你使过锏?”
他玩短刀的时候我瞧过,真……不怎么样。
“小人这两年正在练分金错玉爪,手指每天都须抓捏铁球,晚上还得浸染清水多时,好驱除酸胀。因此,任何兵器都很少使用,以免耽误这门功夫。”
“哦!”我记起上次在当阳的桃园附近,遭遇到琴仙韩娥。对方有一柄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宝剑,一招之下,阿昌的短刀就折为两截。原来他是因为练着爪功,无法使用擅长的锏法。不然,以锏天生的浑厚沉重,韩娥肯定舍不得拿自己的宝剑去硬削。
“当日你遇见那韩娥时,去夺她宝剑,就是想使分金错玉爪啊?”
“爷台明鉴,幸好爷提醒,小人及时换用鸣琴指顶断了她的剑意。不然,以我那时空手入百刃的功力火候,不但夺不了韩仙子的剑,恐怕还会断两三根指头。”阿昌忆起往事,脸上也露出后怕的神色,“她的剑实在太快了,现在我虽然练成了分金错玉爪,再碰到她,还是无法力夺她的剑的。”
嗯,这小子真长大了。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