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淮阴少年(1/2)
“大王,为今之计,只有迁都。”老臣战战兢兢的说道。
“现在楚军大败,秦军肆虐,我们往哪去?楚国的百姓怎么办?”负刍瘫坐在王座之上,脸上满是愁苦。
他这位楚王,刚一继位,就碰到秦军来攻,也是够悲催的。若是楚国上下齐心协力,秦国未必能胜的这么快,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秦军不会屠城的,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回来的希望。此次大将军战败,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本应该论罪处置,但大敌当前,正值用人之际,还是让他戴罪立功吧。”
“一切交给项燕,让他抵抗秦军,我们先撤退。”屈氏一族的大臣嚷嚷道。
“不错,让他留守寿春,咱们迁往南方的陈都,那里河流密布,秦军的铁骑难以行走。到时候咱们可以徐徐图之,未必没有反攻的机会。”话虽如此,但他们都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话罢了。
秦军要的是灭国,在座的,已经是心怀鬼胎,秦军来临,他们不开城迎敌就不错了。
但楚王不知道,面临死亡,他终究是没有对敌的勇气。
寿春极为富庶,但却无险可守,当初,楚曾数迁都城,丹阳,鄢郢、纪郢、郢陈、寿春。郢陈是楚国重镇,因为太过靠近前线,楚王迁都。
但现在,楚国再度面临危机,他们想的还是迁都。
敢于流血的人并不多,这便是现在的楚国。或许底层百姓对楚国有依恋,仍旧有几分血气,但上层的贵族只剩下贪生怕死了。
事实上,若是把秦楚之势易转,秦国绝对会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当初长平之战,秦国更是赌上了一国之力,才惨胜。
换来的,是赵国的元气大伤,几十年都未曾恢复,秦军的扩张步伐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直至今日,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的长平定鼎一战,秦国想要一统,至少还要后推几十年。
与楚国不同的是,秦国朝堂上下一片喜庆。
又一次大胜!
与此同时,昌平君谋反的消息也传入了朝堂,一片腥风血雨再度开始。
在黑冰台和影密卫的情报之下,昌平君昔日的盟友,属下,隐藏在大秦各个部门的人几乎都被连根拔起。
一时间,大胜的喜悦都被这血腥气冲散。
这绝对是有预谋的,朝堂上下所有大臣不由得升起这么一个念头。
不然,为什么这次昌平君的同党都被抓了出来,而且他的谋反行动也宣告失败。想一想之前,若是按照昌平君所言。
这一次损失的就不是楚国四十万大军,而是秦国的二十万大军。并且,这次惨败还会发生连锁效应,各个旧地都会人心浮动,叛乱暗起。
然而,偌大的淮阴之地,虽然秦楚交战,死伤无数。但有些地方,依旧风平浪静,没有被战争波及到。
在一处村庄,这里依山傍水,一条小河绕着村庄,缓缓流淌。
一个小孩拿着鱼竿钓鱼,他面容清秀,眼神清冽,带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看着浑浊的河水,一动不动。外人看来,这孩子有些傻。
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应该活泼灵动,四处玩耍。但他却是不同,很文静,很有耐心。不同于项羽的勇武,他很瘦弱,面黄肌瘦,身上到处都是补丁,他是一个孤儿,以钓鱼为生。
正在此时,河中微微颤动,鱼上钩了。
这是一条黑色的鲤鱼,一尺长,大了他也拉不起来。在这个时代,鲤鱼是很稀罕的东西,人们虽说渔樵耕织,但打鱼并不简单。鲤鱼更是罕见,当初孔子的儿子出生,正好有人给他送了条鲤鱼,因此,他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世人皆言项羽不定都关中,而是居那易攻难守的彭城,为日后的败亡埋下了祸端。
其实,从项羽的种种布置来看,并不算是失策,反而十分精妙。
新安屠戮二十万秦军,彻底改变了秦楚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把刘邦赶往了巴蜀之地,消除后患。三分秦地,互相牵制,不使一方有独霸关中的可能,同时又能够牢牢的锁住汉军北出道路。
本来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项羽也可以立都彭城,像周武王一样千载流芳。
可惜,出了一个韩信。
暗渡陈仓,水淹废丘,砥定关中。破魏灭赵攻燕,腰配三齐王印。垓下一曲,十面埋伏,逼的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乌江。
所以,他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即使他已经放弃了兵权,在帝都长安做了一个闲散的侯爷。
然而,这个名叫韩信的小孩钓起鱼之后,并没有离开。
因为,在他面前站了一个人。
“公子找我有何事?”韩信眼中并没有畏惧,小脸上满是淡然。
“你不怕?”李玄常看着眼前稚嫩的韩信,笑着问道。
“我为何要怕,你手指素白纤细,连茧也没有。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衣衫虽然素朴,但料子却是颇为不俗。身上散发着一股很特别的气质,不似一般寻常百姓,倒像是平常时看到的贵族公子。而且,你说话的声音不像是楚地的你侬软语,反而有一股来自的关中的腔调。种种迹象表明,你不是楚国人,而是秦人。”
“像你这样身份高贵的公子,应该不屑于对我这样的平民下手。”韩信静静的看着他,似是在叙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错,不愧是韩信,年纪轻轻就和寻常孩童不一样,有点像我大秦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