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自可留,三(2/3)
交颈梳理丰满羽毛,悠然自得,十分恩爱。一株樱花横逸而出,泰半临水,花朵繁密簇拥,挤挤挨挨。风过颤颤轻摇,轻薄如缭绫的小巧花瓣翩翩飘落,染得水上芬芳娇艳。
斯情斯景如堕画中,她看得入神,想再踏前两步,忽见树下绣榻上坐着个年轻郎君,勾肩垂头,露出半张面孔,头戴赤金簪冠,身上簇新的赤红夹暗金团花圆领袍鲜艳夺目,腰上围着金玉带。
这般装束,不是亲王也有三品官。
杜若不敢惹事,抱了头就想悄悄从旁侧小道退下去。
偏太夫人自排云馆溜溜达达走来,一路东张西望,堵了退路。杜若左右张看,只得钻到太湖石后。两丛生发兴旺的含笑修剪成人高,正好挡了她。
太夫人一露面,那人便站起身,恰背对着杜若,语调温煦,垂头喊了声。
“舅外祖母安好。”
杜若认得太夫人。
她的同学杨子佩与杨子矜都是太夫人的孙女。
眼前这人唤太夫人‘舅外祖母’,杜若凝神细算了算辈分,便明白他是跟着惠妃在喊。也就是说,他是位皇子。
杜若顿时吓的倒抽了一口冷气,偷听皇子说话,该当何罪。
她揣度着不如即刻请罪认罚,抬眼时恰风起,他站在樱花之下,肩背挺拔,姿态潇洒,一袭赤红圆领袍衫上泛着点点织金,洁白盈透的花瓣随风旋落拂在肩头,恰恰擦过肩上几缕发丝。
杜若不由得挑唇一笑,竟舍不得动了。
先皇后王氏无子,而惠妃并未封后,故而诸位皇子都是庶子。
若按礼制,皇子们只应当承认太原王氏是母家亲眷,可是他随着惠妃称呼太夫人,就等于尊惠妃为嫡母。虽与礼法不合,但杨家是惠妃的舅家,他尊奉惠妃,杨家面上也有光。
杜若暗想,他倒是会做顺水人情。
果然,太夫人听到这句称呼,满意的点了点头,才以外命妇身份向皇子行礼,半中间就被他拦了。
太夫人含蓄地露出笑意,慈爱地道,“三郎是个懂礼数的孩子。”
杜若微微蹙眉,啊,原来这便是忠王李玙,英芙的夫君。
便听李玙道,“方才娘娘往后堂去了,舅外祖母想是少来王府,走迷了道儿,我带您过去。”
太夫人忙摆手。
“这儿风景好,咱祖孙俩难得见面,不如散散。”
她掸了掸绣榻上的落英,先坐了。
杜若听得狐疑,不明白太夫人这句‘祖孙俩’从何说起。
圣人李隆基和王皇后都不是杨家的亲戚,从太夫人语意来听,显然也不是指李玙刚刚承认的惠妃。
杜若心中一动。
——难道,
忠王的生母姓杨么?
这却奇怪,弘农杨氏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族中如果有女子入宫伴驾,即便是庶出旁支之女,品级应该也不低。
可是从没听说过本朝有姓杨的妃嫔啊。
而且,不管这位杨氏品级如何,太夫人这般称呼都属僭越,既越过了李玙名义上的嫡母王氏,又忽略了眼下内廷事实上的主母惠妃。
杜若隐约有些明白了。
今日太夫人恐怕是特意找到这里与李玙攀扯情分的。
可是看李玙的反应,只怕是想敬而远之。
她不由得盯住了李玙的背影,只见他垂眸沉思了片刻,微微侧头,见无内侍、宫人在侧,才为难地轻声回答。
“阿娘走了多年,玙实是不记得了。”
他的态度过于冷淡,显见得与杨家形同陌路,并没有什么‘祖孙’情分。
太夫人也听出他颇有怨怼之意,便叹了口气。
“三郎怨,我也无话可说。莹娘性子安静,不得圣人喜爱,咱们家在京外混了几年,累她吃苦了。”
李玙只垂着脸不应。
“你也这么大了,又生在帝王家,外祖当年有什么为难处,想来你也能明白。”
李玙径自负手而立,风过处,落英缤纷,洒在他的肩头,红地碎花,别有情致。他伸手拂过,却还是沾了满身。
“往事已矣,不知舅外祖母今日寻玙何事?”
太夫人已垂垂老矣,舔着脸殷殷恳求,李玙却还是坚持不肯改口。
杜若在暗处听着,倒觉得心有戚戚。如今她虽已屈服,情愿为家族争一把恩宠,但何尝不想如李玙这般口能对心,不用虚与委蛇。
太夫人呵呵笑了两声,只得也站了起来,掏出帕子抹了抹嘴角。
“今日应选诸女,不知三郎可有瞧得上的。”
李玙淡然道,“方才殿内娘娘也问,玙不是说了么,想求个绝色。”
太夫人眼珠一转,笑道,“韦英芙端庄贤淑,听闻待庶子们也好,是个贤惠人儿。要叫外祖说,女色不过区区小节,男儿大丈夫,倒是事业要紧。”
李玙凝神听了,露出不解神色。
“阿耶广有天下,福庇四海,万事挑于一肩。我们做儿孙的唯有承欢膝下而已。不知舅外祖母所说事业,是指何事?”
自两汉以降,历朝惯例,皇帝都在确定储君后将其他成年皇子送往京外就藩。
独本朝,则天皇后已不准皇子随意出京。待圣人登基,连王府也不许自行修建,而是通通豢养在一处。以至所谓亲王者,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任事,活生生养出一群废物。
从前则天皇后临朝,政局不稳,三五七年一场政变,人人自危,故而上位者提防皇子情有可原。如今圣人坐稳天下二十几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