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龙渊的起点(1/2)
对于赵立川的态度,王朝阳很不满,直言红星厂可以承担全部责任。听过王朝阳的话后,赵立川沉默了好久,才说:“朝阳老弟,我不想推卸责任……这样吧,咱俩没必要争吵,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侯总身上。当初侯总刚刚接任龙源重工一把手,很快就拿下一个矿山装载设备的项目。这个项目非常大,一共六套设备,总价值超过两百万!当时的龙源重工体量跟你们是红星厂相似,而且有一大堆债务问题,所以两百万的项目几乎是不可不敢想象的。项目若能做成,龙源重工将扶摇直上,若项目失败,那么龙源重工将彻底死掉。”
“真正的生死存亡之秋也!拿下项目之后,我们的侯总便亲力亲为,为项目保驾护航。然而就在项目结束之前发生了问题:根据气象统计局统计的结果,矿山地区的最高风速是6~8级,然而我们是按照5~7级设计的矿山机械。”
“这意味着六套即将完成的矿山机械,不满足要求。这个问题的出现,几乎将龙源重工逼上绝路。”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侯总召集龙源重工内部的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讨论重点是如何处理这事!讨论到后面,问题点集中在要不要把这个情况如实告知客户上。”
“中高层领导们各有立场,讨论持续整整两天,却依然没有定论……隐瞒则意味着埋下隐患,而告知则意味着承担破产的风险。”
“最后阶段,侯总力排众议,做下决定,决定选择前者,扛着重压,最终将六套设备如期交给客户。而凭借这个项目的起点,龙源重工乘风而起,最终成为了如今的工程机械巨头。而当初交付的那六套矿山机械,你猜怎么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说到这里,赵立川有意地顿了顿说:“朝阳老弟,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没必要太僵硬!当问题发生之后,企业领袖的决策力和胆识也非常重要。我敢说,龙渊重工当初的问题,如果没有侯总这样颇具胆识的决策力,那么就没有龙渊重工的今天!”
赵立川一番话结束后,王朝阳陷入了深思。
作为一个企业家,卓越见识和非凡的胆识都是必备条件。
恰如当初的侯青海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凭借自己卓越的胆识和精准的判断力,带领龙渊突出重围。
那么反思自己,在处理管接头焊接法兰事件过程中,胆识不够吗?
如果瞒而不报,这批的焊接法兰真的会出现问题吗?
王朝阳可以肯定地说,这批法兰真正出现问题的几率不会超过万分之一。这样想来,自己是不是思路不够灵活?
或者说同样作为企业领导者,自己是不是无法达到侯青海的那个高度呢?
王朝阳认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风险和收益的问题。
在赵立川讲述的那个故事中,侯青海承担的是龙源重工满盘皆输的风险,而换来的却是工程机械行业行业巨头的崛起起点。
如今的龙源重工已经崛起,既成事实,那么可以因此下结论说,侯青海当初的判断完全正确吗?
王朝阳并不这么认为。
瞒而不报,获得利益,这会让人产生惰性,质量意识也无从谈起。这是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负面的意识形式。那龙源重工来说,拥有这种意识形式的人不仅仅是侯青海一个……按照赵立川描述,当初龙源重工的全体高层都参与了讨论,这意味着这种意识形式会影响龙源重工的所有管理者!
想到这种负面意识被企业的所有高层领导认可,甚至高歌颂德,王朝阳感到不寒而栗。
侯青海的胆识过人,但他所带出的领导团队水平有多高,王朝阳表示严重怀疑,恰如冯金刚,也恰如赵立川。
反观红星厂呢?
发现问题之后,王朝阳和王嵩迅速达成观念上的一致,而王嵩更是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带头毁掉了那批质量有问题的产品。
王朝阳相信,从那一刻起,“质量就是生命”这六个大字绝不仅仅是宣传语,而会烙印在红星厂每一个职工的心里。
看问题不可以仅仅看眼前,更要看未来。
王朝阳相信,老爹的举动会深深的影响红星厂一大批人,而在以后红星厂持续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正面作用。
“这么大的问题,电话里说不清楚,稍后面谈!”在跟赵立川结束通话之前,王朝阳跟他约好了见面时间,见面详谈。
再次见面的地点是龙源重工办事处的会议室,而一并参与讨论的还有冯新刚。
王朝阳原本没有打算跟冯新刚讨论这个问题,进入会议室的那一刻眼神有些怪异,而赵立川捕捉到他的神情,便轻轻回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王朝阳看懂了赵立川的表情。
赵立川没有主动告诉冯新刚,不过冯新刚那样善于捕风捉影的人,想必是从赵立川的言行之中捕捉到某些气味……有大事发生的气味。
当然,王朝阳知道这事儿终归没法瞒住,便坦然把实际情况讲述一遍。他主动过来的目的就是跟龙源重工商讨出一个解决方案,比如重点问题:该如何跟鼎立工程解释现状。
“哎呀,你们红星厂这事办得太鲁莽!”
冯新刚听完之后,似笑非笑地摇着头说:“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你们也应该提前跟我们商量一下。已经完成的产品怎么能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