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官银的问题出在哪(1/2)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罪名可就大了!
如此硬性的往自己的头上扣上了一个反清复明的帽子。那可是要被杀头的。
这个潘小四可是真够狠毒的。
不对啊,自己穿越来到这大清,虽然时间不长,可是也算见过了不少银子,大多形态各异,并没有什么不妥的,怎么会出现使用前朝银两这种问题。这种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啊。
“分号里的那些库银呢?”张旦旦问。
桂花嫂:“东家,那些库银都好好的锁在银库里,只是......”
“只是什么?”
“前几日,那银库里突然的出现了一百多万两的银子,属实让我吓了一跳。我还在纳闷哪里来的这么些银子,紧接着荣亲王府上的人就拿了银票来我们这里取银子,一口气提走了二十万两。当天下午,提督大人就派人来把我们的铺子给封了。说是我们的银子有问题。”
张旦旦知道这种现象无法给桂花嫂他们解释,只得胡乱的搪塞过去,“前一阵,我知道的,那些银子是我派人连夜放进去的,来的匆忙,没有告诉你。”
“哦。”桂花嫂还是有疑问,但是也不便在深究下去。
“现在前院都被封了,还有人进去过么?”
“没有了,这些伙计们都在看着呢,没有人再进去过。”桂花嫂所说的那些伙计,就是指的张旦旦的那些士兵。
此时已是深夜,张旦旦瞅着没有人,便招呼两名士兵跟他一起,完成了一个配合翻墙的军事动作,
这种基本的攀墙训练动作以前张旦旦经常作,三人配合,多高的院墙,基本上在张旦旦的眼中都是如履平地。
张旦旦拿了库房钥匙,轻松的翻过院墙。
打开银库,从库房内取出了几百两的银子,然后又锁好银库,翻墙而出。
在后院的大厅内,灯火通明,张旦旦让桂花嫂将她所能找到的各种银两都放于桌上,又将自己刚刚从库房里拿出来的银子也一并的放于桌上,仔细的观察着,
系统里采矿所生成的银子难道真的有问题?
清代是我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朝廷采取的是放开政策,各省可自行铸造。每省银炉铸造习惯不同,造成了所铸银锭形态多种多样。
而根据制式的不同,清代的银两又分为库银和市银两种。
库银是上缴国库的官银,要求大小一致,铸造规整,有特殊官制标记。一般是在银锭的底部篆刻制造年份,等级,制造地区等等,如“光绪六年”、“真花银”、“银纹”、“苏州”等字样,字戳清晰有力,不太常见于市面上流通使用,
而市银有大有小,有散碎的银子,也有大锭的银子。很多都是各地民间自行融制,制造随意,可以在市场上任意流通。
清朝时库银是作为银本位的的基础货币;而市银则由于其方便性,是作为市场上的流通货币。
张旦旦拿起自己库房里的银锭,仔细的查看,造型确实是与普通的官银,也就是库银的样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而银子的底部篆刻,立刻就能看出分别来了,张旦旦的这些“官银”的底部没有任何的文字篆刻。
看到这里,张旦旦渐渐的明白了桂花嫂所说的前朝官银的罪名是怎么一会事情。
官银上没有年号,年份,是不可以冒充官银的。
但同时,张旦旦又松了一口气,没有篆刻印字,也不能判定说是前朝的官银。
所以,对自己的这种罪名就是莫须有的。
“没事了,桂花嫂,我肚子饿了,有没有饭吃?”
“好,我去帮你煮碗面吃。”
张旦旦忙碌了一天,安安稳稳的吃了碗面,这才静下来,思量着今后该怎么办。
张旦旦如常早期,打开院门,立刻被眼前的真是吓了一跳。
只见那大门外,里三层,外三层的站着几队的清兵,
为首的一个将官,骑在高头大马上,蔑视着地面上的一切。
张旦旦呆呆的立在原地,不敢说话,
还是对面马上的人先开了口,
“你是何人啊?”
桂花嫂和一众的伙计士兵也都跟着从院里走了出来,
张旦旦想了一下,感觉如此的光天化日之下,对方也不可能将自己怎么样,
“在下张旦旦。”
“哎呦,果然是你!我奉九门提督善耆大人之命前来拿你,来人啊,给我拿下。”
那马上的将官将手中的马鞭一扬,张旦旦立刻向院内退了两步,
“等一下!”
大概的算了一下,来的清兵大概有三十人左右,而自己的士兵二十人,如果要是火拼,瞬间就可以将这些人全部都解决掉,这是没有问题的,之后自己就可以带人很快的离开北京。
不过这样一来,从此就在这大清国,彻底的暴露了。
恐怕以后就只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了。
张旦旦的脑子在疯狂的运转着,权衡着各方的利弊。
按说,自己刚刚开始了江浙、湖广一带的官银汇兑业务,又出资三十万两资助张之洞的铁路建设,张之洞张大人没有道理不管我的死活。
我可是他现今的巨额提款机啊。
算了,赌一把,就这样去会会这位荣亲王和九门提督,不破不立。
想到这里,张旦旦回身示意士兵们不要轻举妄动,自己大声的说着,“你们照顾好自己,我随这位大人去去就回。”
马上的那位将官笑了一下,“呵,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