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黄鳝笼(1/2)
次日,父子两人在院子里开始盖鸡舍,家里的布局是三间堂屋,三间偏屋,以及三间前屋,然后就是一个围墙,中间有一个大院子,正好可以用来养鸡。
蛋鸡的生产周期为520天,也就是17个月左右,从破壳到产蛋需要四个月,其中高产期足足九个月,在之后就可以考虑淘汰了。
考虑到鸡苗非常脆弱,在屋外养殖不安全,不说有人偷鸡,还有黄鼠狼之类的,因此在长大之前先在院子里养着,由于没有经验,探索阶段,张小雨决定养三百只试试水,如果收益好,后期再扩大养殖规模。
傍晚的时候,张小雨跑到了前排的王大爷家,他是外来户,招女婿来到小张庄的人,是个篾匠,手艺很好,经常到集市上卖自己编织的各种用具。
隔着老远就看到王大爷坐在家门口在那里忙活,他年龄很大,腰弯得厉害,但是身体很好,家里有个孙女跟张小雨是同学。
“王大爷,忙着呢。”
“嗯。”
王大爷听到有人跟他说话,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忙活,嘴里说道:“听说你毕业了,考上高中了吗?”
“嘿嘿…,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准备回来继承家业。”张小雨笑道。
“继承什么家业?你家有什么要继承的?想和你爸你妈那样种一辈子地啊。”王大爷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张小雨,道:“上学不好吗?出来吃公粮,铁饭碗。”
“我也想啊,关键是没那个天赋。”
张小雨就怕这些长辈跟他讲大道理,谁关心他成绩,他下次见了就绕道走,不过今天有求于人,还是乖乖地好。
“唉,你这个小孩啊,等将来你就后悔了。”
王大爷摇了摇头,“小念也没考上,咱们村就珊珊考上了,你们以后就羡慕她吧。”
“她成绩好,以后还能上大学呢。”张小雨顺着王大爷的话说道。
“你找我什么事?”
王大爷属于比较严厉的人,村子上的小孩都不愿意跟他说话,今天张小雨主动跑来肯定是有事情。
“是这样的,我想订做三百个竹笼子,就是这个模样。”
张小雨将手里的样品递了过去,这是他下午的时候砍了一根竹子编织出来的样品,看着简单,做起来很有难度,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勉强把样本弄出来。
王大爷将竹笼子拿在手里仔细瞧了瞧,发现这东西大约有一尺来长,成人小腿那么粗,里面是一个悬空的逐渐缩小的通道,通道周围是一圈削尖的竹签,竹笼的尾部是空的。
“这东西是用来抓泥鳅的吧。”
王大爷很快就猜到了竹笼的用处,只要里面放上蚯蚓,黄鳝泥鳅钻进去之后就别想出来了。
“没错,我打算用它来抓泥鳅和黄鳝的。”
张小雨也没想着隐瞒,有的地方称之为倒须笼,也有的叫做黄鳝笼,形状各异,但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这东西编的不错,很有想法,到底是读过书的人。”
王大爷感叹了一句,“难度不大,可以做,但是需要很多竹子,加工时间不短,我估计得二十来天才能做好三百个。”
“可以,那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候我过来拿。”
张小雨没有说价格的事情,王大爷也没有提,现在还不好衡量,等到交货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花费了多少工夫,再算价格也不迟。
回到家之后继续盖鸡舍,父子两人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鸡舍整好了,相比起后世的专业养殖场所,这里简直简陋的不像样子,可条件限制,只能将就着用了。
县城里没有卖蛋鸡的,张小雨决定乘车到市里买,于是在鸡舍盖好之后就准备动身,这次除了父亲还有姐姐小英也跟着去了。
三百只蛋鸡幼苗得几个纸箱,另外还有配套的药物和饲料,这需要人力,三人先是到县里,然后乘汽车到市里,这个时期各个城市之间已经通车了,能够自由走动。
从县里到市里乘车也需要一个小时,张平和小英都是第一次到市里,很是新奇,看什么都觉得有意思。
“老板,来三瓶北冰洋。”
路过街道上的一个店铺,张小雨朝里面扫了一眼看到了北冰洋汽水,正好觉得口渴了,就想尝尝,这种汽水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存在,只是味道不一样。
“好嘞,一块五。”
张小雨假装没有看到父亲肉疼的眼神,将汽水打开递给姐姐一瓶,自己喝一瓶。
“爸,你也喝。”
“我不渴。”
张平背着手走在前面,鸡苗还没买到呢,就开始乱花钱。
张小雨干笑了一声,道:“那行,我帮你收着,姐,这汽水好喝不?”
“好喝,以前上学的时候看别人喝过。”
小英每次只喝一小口,舍不得一次喝完,瓶子容量不大,只有三百毫升。
“等咱们买完鸡苗再买几瓶回去路上喝。”
张小雨刚说完就发现父亲回头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脖子一缩,不敢吭声了。
“哇,这个女人穿的真时髦,那眼镜,你看。”小英指着一个马路对面走过来的都市女郎惊叫着说道。
张小雨闻声望去,在来往的人流中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穿着印花衬衫,红色喇叭裤的女郎,一头大波浪长发,脸上带着一个蛤蟆镜,走在路上很是扎眼,这身装扮就是这个时代的潮流。
“那是蛤蟆镜,姐,等我赚了钱,也买一个送道。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