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忽忆尝新会灵观(二)(1/2)
也难怪“狄安娜”自负。国共两大阵营的谍报组织建设以及工作方式,的确是师从“北极熊”。从北伐到定都南京初期,国民党根本就没有谍报机构,秘密活动主要依靠帮会。一九二七年五月,中央军委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的教训,成立了特务工作处,也就是后来中央特科的前身,负责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是国共两大阵营里最早的情报组织。我党隐蔽战线的元勋耆宿,几乎都在“北极熊”接受过秘密工作的培训。
《普罗柯菲耶夫的第6号奏鸣曲》一遍又一遍的在“马迭尔旅馆”西餐餐厅里响起。可是,“狄安娜”只是机械的弹奏着《普罗柯菲耶夫的第6号奏鸣曲》,桃花巷“丽春院”门前遇险那一幕,甚至每个细节都在他的脑海里,就像演电影一样不断地出现。“狄安娜”反复推敲着行动失败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有些看似无关的因素他也没有放过。第一次行动的失败,让“狄安娜”对“北极熊”在中国,或者说是在满洲谍报组织的效能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狄安娜”低估了“北极熊”的谍报组织在中国满洲的能量。当时,“北极熊”在中国满洲的谍报机关和间谍,其级别、数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远不是小日本鬼子可比。“北极熊”从一九一九年起,就在哈尔滨建立了高效的间谍网。在哈尔滨的领事馆、对外贸易局、银行、通讯社、研究所等,民间的、官方的,几乎全是谍报机关。这些机构“只是开展地下活动和情报工作的晃子而已。”
“狄安娜”已经不知道弹了多少遍《普罗柯菲耶夫的第6号奏鸣曲》了,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开始麻木了。忽然,一个十一二岁鼓鼻子眍?眼儿相当惹人稀罕的“北极熊”小女孩儿,笑吟吟的向“狄安娜”献上了一束被德国奉为国花的矢车菊。“狄安娜”彬彬有礼的接过了小女孩儿手中的矢车菊,吻了一下小女孩儿的小手。
“狄安娜”扫了一眼矢车菊一片白色的苞叶上女人用唇膏留下来“o”字形的唇印,知道这是“瓦西里”已经接收到了他请求紧急联络的暗号,表示“ok”,同意与他接头。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狄安娜”按照约定,按时来到了中国人俗称“喇嘛台”的圣尼古拉大教堂。“狄安娜”足蹬锃亮的高筒牛皮靴,身穿华贵的貉皮大衣,在远处不住响起的爆竹声中,站在三公街上。他把貉皮大衣上的银狐领立了起来,遮住了大半张棱角分明、瘦削的脸。
“狄安娜”十分感慨的仰望着豪华、雄伟和富有想像力的圣尼古拉大教堂高耸的钟楼上,屋顶飘向空中三个饱满圆润,形态优美的小“洋葱头”。他似乎听到了钟楼中铿锵的钟声冲出了四面透空的钟楼,又冲破了覆盖陡峭的四坡顶,袅袅余音在整个哈尔滨上空回荡。
圣尼古拉大教堂又称中央寺院,建于光绪二十五年的圣母帡幪节。是哈尔滨历史上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几座重要的东正教教堂之一。这座教堂属于俄罗斯即旧沃洛哥托夫斯基式八面体木结构建筑。受俄罗斯木结构帐篷顶和俄罗斯北方教堂影响,醒目的尖屋顶和北方的自然景色与周围的建筑群非常调和。中央大圆顶上矗立钢制镀金大十字架,五个帽顶的帐篷顶教堂和多变的造型、别致的钟楼、精美的台阶、雕花的窗子,堪称美丽、庄重而雄伟。圣尼古拉大教堂以其艺术造型之美和镶嵌精致纤巧,成为世界卓越建筑作品之一。
“狄安娜”呆了半晌,才在神职人员的引导下,由西侧的主入口进入了教堂。
进入金碧辉煌的教堂之后,“狄安娜”又愣了愣,只见教堂内站着很多教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很虔诚,既不会左顾右盼,也不会大惊小怪,教众们全都闭眼默想。肃穆的气氛中,圣诗班在拉上帘子的幕后,正唱着圣诗。无伴奏的和声,委婉圣洁,如天籁之音,在教堂里回荡,让人不由产生肃穆庄重的感觉,让钢琴“神童”“狄安娜”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狄安娜”虽然出生于乌克兰,生长在俄罗斯,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不是“东正教”教徒。“瓦西里”安排在圣尼古拉大教堂和他秘密接头,“狄安娜”确实很不以为然。但是,他思来想去,“瓦西里”安排的秘密接头比起其它地方来,还算是最安全的。教堂的光线和唱诗班的美妙歌声烘托着气氛,尽管“狄安娜”不是“东正教”教徒,却被一种神圣感所打动。
“狄安娜”正在结合自己的音乐素养聆听圣诗,诧异不知道教堂内举行“东正教”“七大圣礼”中的哪一礼,在做什么“弥撒”,他眼角的余光忽然发现楼上有人正在窥探。“狄安娜”心中不由得凛然,悄悄将手伸入口袋内,打开了柯尔特“m1911a1”勃朗宁的保险。
“狄安娜”这才发现向楼下窥探的是一位身着礼服的中国少女,他也注意到了教堂内聆听圣诗的教众不论老少男女,都盛装打扮,穿的很体面很漂亮。他这才恍然,看来自己这是巧遇哈尔滨信奉“东正教”的中国教徒,正在举办婚礼。难怪参加圣礼的教众全部身穿正装,不像中国人自己的婚礼,宾客们都是日常打扮,就像上街买菜的老大娘,或者是路边树下下棋的老大爷。“狄安娜”长出了一口气,关上了柯尔特“m1911a1”勃朗宁的保险。
这时,西装革履的父亲牵着新娘的手,缓缓走下楼来。“狄安娜”在家乡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