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牢狱之灾(1/2)
卢植、袁术、刘岱等人都建议逃亡,以免下狱。
跑,不仅意味着丢官去职,更意味着在官场上多年奋斗付出,一旦付之东流。
刘备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披衣而起写了一份有情有节的奏章自辩,大意为:“臣年幼丧父,无过庭之训。家母编席织履,含辛茹苦以养育,节衣缩食以启蒙。
臣少时多为族中所欺辱,祖产为叔父、堂兄侵夺,年十五因交不上赋税而从军,几乎死于上谷。有人说臣父是党人,臣还真没有接受过党人的帮助,否则也不会如此艰苦。”
这些话,既是自辩,也欲将对家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后侥幸不死,积功入雒阳为郎。陛下不以臣卑鄙,以刘氏子弟待之,遂得仰慕天恩、引为近臣。臣振奋精神,单精竭虑,南下江淮、西至西域,东到大海,北上草原,远涉数万里,无日不思报陛下之恩。”
紧接着将大大小小的功绩数了一遍,然后说,“臣能有现在的功绩,一赖皇帝陛下提拔,二赖同僚、下属支持,三赖奋勇杀敌。
臣幼时未尝得慕天颜,贫穷困乏,食不足果腹,衣不足暖身。故汲汲于钱财,曾利用职务之便,买卖马匹粮食,而关卡守卫不敢阻挡。钱财大多用于养士卒,以求为国立功。
臣年纪略长之后,每忆陛下之殊遇,常叹息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继而按律纳税赋不敢再犯。
陛下素知臣善于经营、理财,臣之钱财、土地,主要是合法经营而来,指责臣不法而得千万资产实为污蔑。
臣少时无知而犯错,如果陛下和三公要罢免臣的职务,臣无话可说,也愿意用钱财来赎罪。只是希望能继续为陛下之吏,继续为国家和陛下积累钱财、抵挡贼寇。
臣不胜感激,痛哭涕零。”
写完表章,已经泪流满面。
王荣给刘备披上衣服:“真有这么严重吗?”
刘备递给王荣一封信:“明天一早你和兄长就离开,先回娘家去避避风头。”
王荣打开一看“涿郡涿县男刘备,与赵国邯郸女王荣,婚后无子,感情不谐,故和离之。”
王荣的眼泪瞬间掉下来:“你不要我了吗?”
“这次多半下狱,或者逃亡,怎能牵扯你。”
王荣将信在油灯上点燃,哭道:“我不走,死也要与你一路,黄泉路上也不孤单。”
。。。
“杨公安好?”
苏固现在担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属下从事,从北疆回来,给杨赐带了几件厚厚的羊皮大衣,羊毛衣,狼皮手套。
司徒杨赐年纪大了,畏寒,穿上了就舍不得取下来:“多谢,这些礼物,我十分喜欢。这一年在北疆过得如何?”
苏固感激杨赐谋划,杨彪带头揭发王甫、段颎,为苏家搬开头上大山,故而只管挑着好话说。
半响,杨赐发觉不对:“你来做说客?”
苏固这才老老实实地说出来意:“还请杨公高抬贵手,放刘备一马。”长跪在地。
杨赐长叹:“你不懂,他这次不仅犯了罪,还背上党人身份,曹节不会放过他。即使我是司徒,也怕改变不了陛下心意。”
苏固:“刘备的父亲刘弘,因包庇党人之罪,下狱、丢官,如今去世已约十年。没有证据可以断定刘弘本身是党人。”
杨赐:“我征辟的泰山人孔融,其兄孔褒也因包庇党人而死,孔融出来做官,这符合大汉的律法。
可你我都不知道,别人手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
不说这些了。自段颎去后,关西将才凋零,只有皇甫嵩、泠征、董卓等数人,关东将才鼎盛,臧旻、朱俊、陶谦、卢植、刘备数之不清。
我现在老得快走不动路了,常叹息关西人才青黄不接,你可愿意回洛阳助我?可先为司徒属下的掾属。”
。。。
德阳殿上
太尉刘宽慷慨而言:“侯爵和户数,代表着臣子对国家的贡献、军功,如果因为出生而否定一名将领的杀敌功绩,既不符合国法,又不符合情理。
今天,如果因为刘备父亲的原因而否定刘备的功绩,明天,就会有人用其他理由否定更多将士的杀敌之功,到时候边疆的将士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杀敌卫国呢?”
曹节在小宦官搀扶下,颤巍巍落坐,冷冷地说:“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窦宪两伐匈奴、段颎平定两羌,功劳甚于刘备多矣,犯了国法重罪,还不是说杀就杀了!”
曹节脸色惨白,阴深深的,“杀”字更增一份阴冷。窦宪、段颎的例子,不容辩驳。一时间众人惧而闭口不言。
只有司空张济表示:曹大长秋说的有道理。
杨赐见站在后面的袁隗不说话,心里一阵发冷,出列道:“张平仲为上谷太守时,贪污军饷,连连败仗,被陶谦、刘备揭发而下狱,必然怀恨在心,其言语多半有夸张失实之处,不可全信!
窦宪击匈奴之时,匈奴已经衰弱,功劳虽大,于国未必有益,前面已有定论。刘备诛杀檀石槐,正当鲜卑之盛,殊为不易!
段颎与故吏贪腐千万,而刘备为陛下建言献策,充溢国库何止千万?何况檀石槐死,省北疆军费,以巨亿计,而据御史核查,刘备走私所得,不过数十万。
臣建议,免去刘备之职务,保留亭候之爵位。
既惩罪,显国法之威严,可警群臣。
又示恩,表陛下惜才之心,可励来者!”
曹节双眼金光爆闪,恨不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