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挖煤(2/3)
种子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跟大棚的办法差不多,给支个小帐篷在上面,用薄膜盖好,始终要保持周边有水,但种子不能泡在水中。跟着就是慢慢的生长,到了茁壮成活后。就可以撤掉薄膜,再让其生长一段时间,这下就可以移栽了,这拔秧也是技术活。
弄得不好,就把根给扯断了,那这秧苗就报废了。他见过后世在旱田里培育的“抛秧苗”。那是把种子点种在模具里面,硬币大小一个凹槽。撒上几粒谷子就可以,等成活后,轻轻一拉,就可以连根带土一起从模具中拉出来。
这个模具是一版一版的,拿一版在手中,站在田埂上,拉出秧苗,轻轻一抛,因为秧苗的根带着泥。下重上轻,落下的时候,就直接插进田里了。虽然抛秧看起来东倒西歪,但长上一段时间就正常了,当然抛秧还是需要补坑,比如农田的边上。就需要手插,还有太密集的地方要给拔掉些,太稀少的地方要补秧。
可却节约了大量的劳力,最后收获的产量,不比插秧少多少。
体会到现在插秧辛苦后,方大军还真是生出了“抛秧”这个念头,也跟着就付出了行动。找徐荣沟通了一下,谁想徐荣也引起了重视,说是马上安排实验,农业局要几块实验田,这个太容易了。
他也把记忆中所知关于抛秧见识说了出来,毕竟是外行,接下来就没管了,也开玩笑说,如果出了结果,别忘了,帮他卖点煤炭,也就是拉些单位的煤炭定单来。
栽完了稻谷,月底,他又去栽玉米,本以为这是个简单活,谁知道也停挺杂的,玉米的栽种比较落后,现在不是点种,而是跟稻谷一样,需要培育苗子,办法差不多,只是在土地里面。
不过移栽的时候,玉米的根必须连带泥土一起给铲出来,不然就不容易栽种成活,在栽种之前,土地是需要用锄头挖一遍,然后按照间距,挖一个坑,把玉米栽种进去,到六七月份,红薯就是栽种在玉米的根旁边。等把玉米收割后,红薯也会迎来旺盛的生长周期。
他知道点种玉米,可提出来后,估计也无法解决,这事就没提了,村民也习惯了这般。玉米栽种后,还会经过“上抖”,也就是用锄头把玉米根周围的泥土松一下,施上肥,这是技术活,因为一不小心就把玉米根给挖断了,连补坑都不行,因为已经过了生长周期。
五一劳动节,今年的五一,他确实是在劳动。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瞎忙活,不光如此他还去支援了李玉兰家,跟这边长辈的情况差不多,李家那么忙,居然也留了些土地种粮食。
他这个女婿也去帮了点倒忙,酒肉吃了不少,干活还没喜欢偷懒的小玉琴利索。
大厦的修建正式启动了,分配面积还在商量当中,没有最终定下来,以方大军估计,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效率真够低的,而政府也接管了修建工程,他在过程中没什么权利,索性不去了,但偏偏几个负责人又喜欢听取他的意见,通讯联系不发达,就经常托口信让他去一趟。
搞得他干活都干不利索,偶尔就要去一次县里,当大家得知他这段时间在种地,不知道多少叹息,这不是大材小用吗,但要是知道他种地的水平,估计就不会这么看了。
水库的改造工程差不多了,鱼塘需要暴晒,正式利用还要等段时间,今年怕是赶不上出鱼了。
总花费暂时不多,后面的资金主要是用在水库周围那一千亩山林,他要改造成果树林,这个就有点麻烦,也是个长期工程,慢慢来了。
要的三千只鸭子,已经养了起来,每天都在消耗粮食,他也养了近二十个兼职村民,在水泥厂半上工,哑巴是负责人,现在夏天还没正式到来,他去看的时间也不多,等夏天来了,在去钓鱼什么的吧。
“大军哥哥,你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坐火车啊。”小玉琴有些可怜巴巴的说道。
“今年内吧,等空闲下来就去。”方大军也不是随口一说,带李家一起出去游玩一次也不错,但不是现在。
————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八月份,天气依旧炎热,玉米已经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晒玉米,然后进行装坛。玉米以及之前的油菜籽、麦子的丰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相比去年来说,粮食产量要更足。
以往村民是上工,基本是时间制,混完时间就是一个工,人不同,工分算得也不一样。但现在却是自家的地,天不见亮就干活。天黑才回家的村民大有人在,这粮食要是不丰收,那才是没天理了。
玉米和稻谷,差不多都要晒十个太阳日左右,要彻底晒干水分,储存起来才不会发霉、长虫。
粮食虽然多了,但因为家畜养得多,导致漫天遍野都是打猪草的队伍,今年种植和养殖方面都算是双丰收。
而肉食的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虽然只是涨了五分钱的样子,可却让大家都很高兴。
大米的价格也略微有点上涨,涨了一两分钱每斤,基本上这种物价上涨是合理的。而工资方面,干部们也上调了一点点。
八月下旬,也终于迎来了收割稻谷的季节,这才是重中之重,大米是当地的主要口粮,也是上交公粮最主要的粮食。
不知道多少人等着出结果,方大军的去年发明的脚踏式打谷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每个家庭,光靠这东西,不用外人帮忙,在两天之内,就可以打完所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